用多角度评价促幼儿创新思维发展(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0:42:37 

,调整教学内容。

  三、要使幼儿从单一的评价对象转变为评价参与者:

  新《纲要》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所以不光要有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还要有:

  l 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l 幼儿对同伴作品的评价。

  l 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幼儿通过作品观摩、自我介绍,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了解,幼儿提过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评价促进了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四、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用正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对家长的评价起到导向作用,所以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

  1、敏锐的观察力:幼儿的美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要看幼儿是否能把观察到的细节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儿童进行美术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当幼儿反复感知和多次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以后,幼儿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新的认识,也是再认过程。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看幼儿是否能灵活地运用三者,是否注意到观察物象的特征,并把观察到的细节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评析:这是在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品,那几天任秋实小朋友刚好拔过一次牙,对医院的印象还很深刻,所以画出了明显的红十字、拔牙用的椅子、医生的口罩、诊室里的瓷砖……还把医生对他说的话让我帮他记在画上。由此可见,任秋实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能将所看到物体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2、丰富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像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来的,当意象积累到一定量时,想像才可能产生。要看幼儿是否能把积累在头脑中的无数意象,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最有特征、最能说明问题的形象组合在画面上,有时幼儿为了表现想像的事,把不相关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创造视觉符号表达思想、情感、愿望,这正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以免影响了幼儿的这种创作欲望。

  评析:这是在世界地球日前我组织的一次命题画“未来的气候”中的作品。

  在谈话过程中陈轶生说:“我喜欢冬天,可以堆雪人,我喜欢春天的树,我还喜欢夏天能游泳和吃雪糕。”所以在他的画中画出了绿树、画了下雪天和雪人,还画小朋友手拿雪糕的情景,这些在成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正是他独特创造力的表现。

  3、兴趣:儿童美术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画画,因为画画好玩。只有幼儿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与教师产生互动。这也是教师对自身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

  评析: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对车很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关车的教育活动,先请小朋友自己去收集各种车的图片,然后进行认识、绘画、制作、设计等活动,这是我班小朋友在这次活动中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洒水车和消防车,同时我班小朋友在

  充分认识车的基础上,还设计出了帮助人们盖房子的车、浇花的车、房子车、即能救火又能救人的车……。这个活动正是建立在幼儿浓厚的兴趣上,才可以顺利进行。

  4、自信心:从幼儿美术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是否大胆、自信、主动、热情,还是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美育是一种感情教育,它的功能在于是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美术教育作为教育工具,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5、坚持性:儿童画的成败往往不是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耐心和意志力的问题:在评价幼儿作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