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忘记带伞,他们生怕孩子淋雨,就送到学校门口,结果,孩子老是不记着带伞,心想,反正父母会送来的。专家指出,不要因为惧怕孩子犯错,就去代替他干活。因为,犯错也是一笔财富。
误区三 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
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有时候让他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但是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大人的这种越俎代庖反而大大地延缓了孩子自立性的发展,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伤害,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典型案例一:我的儿子现在都13岁上初三了,可是他现在什么事情都不会干,自己的很多事情还要靠大人来帮忙。比如,现在他还不会叠被子,每天早上起床要大人来叫,被子也要大人来叠,有时候衣服都会穿错,衣服更是从来都不会洗。
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因为从小太娇惯的缘故。小的时候,衣服大人帮着穿、饭大人给喂,直到他七八岁还不会穿衣服。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帮着收拾。有时候他想帮我们干点活,比如扫地、拖地、洗碗,我们也是怕他弄不好,反而给大人添乱,就坚决制止他。现在看来这都是我们的错。
典型案例二:我的女儿今年8岁上三年级,现在她自己的事情都是她来做。例如,自己洗衣服、梳头等等,现在她已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来不及按时回家,她就会熬好稀饭、买好馍、洗好菜,等我们回来炒两个菜就可以很快开饭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小时候,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要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父母也减轻了许多负担。
误区四 强行制止,粗暴干予
这样的家庭大体以父母为中心,孩子只有服从的权力。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违反了父母的意愿,父母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强行制止,粗暴干予,孩子在父母生硬的态度中接受成人的意愿。某刊报道: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言明考试成绩必须在90分以上,偶有一次孩子考了80多分,但其成绩仍在班里名列前茅,可这位母亲却因为孩子没有达到她的要求,便进行严厉的体罚而导致孩子死亡。愚昧的父母,信奉一个“严”字,但严必须有“度”,所谓“物极必反”。
孩子长期生活在批评与否定之中,心理发育会受到抑制,容易造成胆小、怯懦、呆板、畏缩的性格。智力也较正常儿童低下。还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或偏激的危险行为。
误区五 关怀强迫:另一种“棍棒”教育
前不久,北京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时警告说,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
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有价值。
专家指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