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必须重视家庭教育쿽
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缺少哪个方面的教育对孩子或教育不一致,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巨大作用。孩子出身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家庭中渡过,接受父母的教育,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粗浅的知识,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同时在情感、个性、品德、意志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使以后进入学校学习,甚至参加工作了,也仍然要接受父母的教育的影响。所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为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并对学校(幼儿园)教育则起协助、补充的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学校(幼儿园)教育则会起抵消作用,造成再教育的困难。如果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长河的源头,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一点也不夸张。
幼儿园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是面向全班儿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共同规律来进行的。虽然教师也注意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但很难具体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而孩子的情况却非常复杂。拿对教育的态度来说,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抵制。就智力看有的发展好,有发展差。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行为习惯和个性就更是一人一个样。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来补充、调整和平衡。父母与孩子有血缘关系,感情深厚。父母的爱子之心使他们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不但十分关注,而且了解得很清楚。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无所顾忌,不会掩饰自己的言行。这些都有利于父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属于知识上的缺陷,父母可以辅导帮助;属于态度上的问题,父母可以耐心教育,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属于品德行为方面的问题,父母可以细致深入地循循善诱。总之父母可以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具体地因材施教,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可能接受一些社会上的消极影响而形成某些坏思想和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分清是非,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使孩子在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健康发展。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吸收社会影响中的有益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对社会影响起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