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结果是不能有效输入信息,从而导致学习失败。
具体表现是视听辨别能力低下,手眼协调困难,短时记忆困难,写字凌乱歪扭,时间方位判断不良,辨别立体图困难,不能把握整体,精细动作如写字绘画笨拙、缺乏想象。
病因解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近年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形成的疾病模型。
◎遗传因素
对亲生子女的研究发现:
40%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该病症。研究人员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系中发现该病症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组,并且男高于女。
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亲属中常伴有反社会行为、情绪冲动以及焦虑者明显高于正常家庭。
对寄养子女的研究发现:
有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病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病史父母所生的孩子,一出生即被他人领养,而这些孩子日后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行为问题的比例远较对照组儿童高。
◎社会因素
家庭和社会肯定对本病的发展和结局有影响。
养育方式不当
★ 早期母爱剥夺和孤儿院养育的儿童日后会较多出现坐立不安、活动过度、注意力易分散和遭受他人排斥的现象。但若为家庭领养,症状会改善。
★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缺乏理解,不当或粗暴处置,将会影响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发展,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和多动的发生,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父母存在精神问题
儿童的控制行为主要从双亲的相互模仿学习而来,若父母有精神或行为问题将影响儿童的行为控制。
家庭及社会关系变化
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家庭气氛紧张、学习负担过重、教室过于拥挤等也可引起“情影性活动过度”和注意力不集中。
◎其他因素
血铅含量过高
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完善阶段,轻微的血铅增高即可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损害,导致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运动失调、反应迟钝。
儿童高铅与空气污染、饮食、异食癖以及接触含铅较高的玩具、油漆物品等有关,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尚不肯定。
危害不容忽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其与多种精神障碍的共患问题。
国外研究显示,患者30%-50%伴破坏性行为障碍、15%-75%伴心境障碍、8%-30%伴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占75.4%。8%-52%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有运动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造成低学业成就、社会适应和心理障碍的重大危险因素。
对近百例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男童进行随诊发现:
1. 近1/4的患儿至青春期完全恢复正常;
2. 1/2的患儿仍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大部分患儿同时有行为、学习或情绪等至少一方面的问题;
3. 另外1/4患儿达不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存在至少一种行为、学习或情绪方面的问题;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