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于宝宝有些行为,总是觉得很困扰,例如:吃脚趾、抓到什么都放嘴里、拉扯妈妈的项链和头发、把桌上的东西用手扫到地上,甚至抓起玩具随处乱丢等。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宝宝发展得更顺利!
孩子的基础教育往往决定孩子的性格的养成,下面让我们看看“宝宝这些"坏习惯"其实不用改”
"老师,我们家宝宝总是吃脚趾头,感觉很脏,要怎么办呢?""老师,我家宝贝会爬之后,抓到什么吃什么,我已经把家里收得干干净净了,他还是有办法挖出东西来咬,我该怎么办?"专家提醒家长,首先必须思考的是,这些看起来不雅的动作或行为,真的是"坏"习惯吗?
不论是吃脚趾还是用嘴巴探索世界,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的一环, 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好适当的环境,让宝宝"啃"得尽兴,而非一味地把物品收走,宝宝这方面的发展欲望没有获得满足,还是会想尽办法去找东西来咬,妈妈很 难制止。因此,建议家长先了解宝宝每个阶段有什么需求,准备好适当的环境,或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满足发展需求。
基础教育
part10~6个月小宝宝
新手妈咪的前半年,是跟宝宝的磨合期,这段期间家长会熟练关于宝宝衣食住行的种种技巧,包含喂奶、换尿布、洗澡、哄睡等,然而这些日子,宝宝的发展一日千里,抬头、翻身甚至学坐等,都会一一出现。
肢体刚起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
0~6个月宝宝肢体上的发展尚未健全,因此不会有很多目标性的动作出现,心里所想的事情也很单纯,几乎都是生理上的需求,家长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例 如:宝宝常常注视某物品,即表示他喜欢或关注此物。小宝宝的情绪也跟身体直接相关,通常哭闹就是累了、饿了、尿布湿了等;如果开心,宝宝身体会动,并且发 笑或发出声音。
宝宝爱尖叫,为什么?
有些孩子满4个月后开始会发出"啊~""呜~""咿~"等无意义的声音, 有时甚至会持续一阵子,让妈妈很困扰。家长可以观察一下,有时宝宝会针对特定的人或玩具,发出特定的声音,虽然成年人听不懂,但对宝宝来说应该是有特定的 意义。等宝宝大一点,发出声音则通常是要引起旁人的注意,如果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尖叫一般不会持续很久,重点是要观察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基础教育
视觉和听觉??启动孩子发展关键
这时期的宝宝,还无法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视觉和听觉其实都在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妈妈或主要照顾者可以多跟宝宝说话,或是让他多看不同的东西,不用太在意宝宝是否听得懂或看得懂,其实小小的人儿都默默在吸收。
如果宝宝平常都是平躺着睡,清醒时就多采用趴姿,手脚会比较有力气。这时期视觉和听觉敏感,可以找颜色鲜艳、有声音的玩具,让宝宝上下左右追视,头转动起来,就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专注力;在听觉方面,可以每天讲今天发生的事情给宝宝听,这些小游戏或互动方式,都有利于建立日后肢体和语言发展的基础教育。
尝试辅食训练孩子"专心"
4~6个月的时候,是宝宝尝试第一口辅食的阶段。有些宝宝天生食欲不佳,妈妈只好以电视或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再一口又一口喂,虽然很快就能吃完,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宝宝无法学会专心吃饭,就算以后有能力自己吃,也一定要搭配电视或玩具才能用餐!所以,"婴幼儿时期家长的作为,可能变成孩子长大后的坏习惯!"
袁巧玲博士建议家长,不要依赖安抚物品,而要尽量让孩子专心做一件事,"在吃辅食的时候,我会唱歌或讲故事给他听,这个方法也能安抚宝宝。"同样的,宝宝洗澡、上厕所等也都要让孩子练习专心,否则之后又得变成必须戒掉的"坏习惯"了。
基础教育
part27~12个月大宝宝
每天在居家环境中爬来爬去,有机会就扶着物品站起来!有的妈咪打趣形容活力充沛的宝宝,"就像每天在巡领地的贵族,每个角落都要爬过才甘心!"这个时期的宝宝肢体发展较好,因此好奇心十足、精力旺盛。
宝宝老是把桌上的东西丢到地上,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丢"的动作,除了因为东西掉落会发出声音,宝宝觉得很有趣外,东西滚落后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宝宝也觉得很新奇。但是对妈妈来说,这就是个恼人的行为,地上的物品收不完之外,也怕物品损坏,或是东西打破让宝宝受伤。
建议:首先要把家里危险的物品收好,比如刀子、叉子和笔等尖锐物,还有会破碎的玻璃和瓷器等。接下来,就要靠妈妈的观察和敏捷的动作!"宝宝喜欢钥匙 圈,因为丢出去有声音,于是我做了一个假的,上面挂铃铛等会发出声音的小物,当儿子做出要丢钥匙圈的意图时,我就赶快拿假的给他,这时候动作要比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