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幽灵在孩子们的身边游荡,它的名字叫铅毒。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铅毒正在日益严重地污染着儿童的血液,残害儿童的智力,毁损儿童的骨骼,紊乱儿童的神经。血铅,已是伸向儿童健康的一只魔爪。
都是血铅惹的祸
先看两个不幸的孩子:
一个小孩1岁半,走起路来还有些摇摇晃晃的不稳,语言能力也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甚至“爸爸、妈妈”也叫得含含糊糊。
另一个是12岁的女孩。从小每天啃咬自己的手指甲,并且时常嚼咽下去,还总想吃香烟灰,学习成绩及记忆力都差,她想按顺序读书,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跳过几段;她明明要画个逗号,落在纸上却偏偏是个句号;甚至连平地走路也老摔跟头……动作十分不协调,反应也很慢。她被临床诊断为大脑功能失调及异嗜症。
这一切,都是血铅惹的祸。
1岁半的孩子住在湖州市三天门铁道部十六局三处职工大院。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是中国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湖州山水清远,历代人才辈出,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色优美。
然而,就是在这人文荟萃、风光优美的地方,一个电瓶厂给孩子们阳光灿烂的日子投下了一片阴霾。这家开办在大院里的电瓶厂,排放废弃物主要是酸雾和铅尘,铅尘导致了人体的铅中毒,这个1岁半孩子的血铅值一度达到410μg/L,远远超出100μg/L的正常血铅最高限值。听说这个化验结果后,大院里陆续又有14名孩子做了血铅检查,结果没有一个孩子血铅含量正常。15个中毒的孩子均表现出部分不良反应。一名10个月大的孩子血铅值高达320μg/L,这个孩子平时很容易生病,而且不肯吃东西。这个院子里还有40多个孩子,他们还没有做过血铅化验。
那个12岁的女孩是太原铝厂的职工子弟,她的血铅值高达490μg/L。1999年,在世界部分城市环境抽评中,太原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排名居世界之最,被列入联合国环保组织协作治理的重点城市之一。有数据显示,太原市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含铅尘埃约合每人500多克。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群,无时无刻不在受到铅毒的威胁。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它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铅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若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粘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色素制造障碍等后果。儿童正处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期,是铅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血铅中毒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损伤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严重者造成痴呆。
铅不仅危害儿童期智能和行为发育,而且对成年后心血管异常、骨质疏松等也有影响。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婴幼儿和儿童的血铅水平与智商(IQ值)显著相关。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报告,儿童血铅水平为140μg/L时,IQ值降低3~7分。儿童血铅水平每增加100μg/L,IQ值平均降低1~3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的结论是,儿童的血铅生物阀限值为100μg/L,超过此值就会对儿童的智力、体格发育造成危害。
据儿童医院内科有关专家介绍,血铅水平过高的主要危害是对脑发育的影响,损伤大脑边缘系统的海马。海马是脑内学习、记忆功能重要作用的部位,其结构的完整是儿童智能发育的基本保证。海马神经细胞受到损伤会导致智力发育、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脑功能的损伤,直接大幅度降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效率。目前有研究证明,血铅高的儿童的总智商、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分别比低血铅组落后14分、14分和13分,而每升血液中的铅浓度上升100微克,儿童的身高将降低1.3厘米。
城市儿童血铅超标不容乐观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城市儿童血铅中毒已不是个案。我国各省市儿童铅中毒超标不容乐观:
2001年5月~7月,北京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全市有35.7%的孩子血铅值超过了每升血液中含100微克的标准,处于无症状铅中毒或轻微铅中毒的水平。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铅中毒防治工作委员会分别对太原市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中的47所幼儿园的10326名2~6岁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了筛查,结果出人意料,有6608名儿童铅中毒,中毒比例达到64%。太原作为我国的“煤都”,为全国的能源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最近有关专家对国内近年来发表的52篇关于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的报道作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在我国普通城市(工业污染区除外)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70μg/L~90μg/L,血铅超标儿童的比例约占全体儿童的20%~40%,多数地区在25%~30%。中国儿童数以亿计,30%不是一个小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在血铅水平超标的儿童中,血铅水平高于200μg/L的儿童比例仅为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