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也可帮助他学习一些日常用语。
用敏感方式代替干扰性方式
在教宝宝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妈妈常常会采取一种干扰性的方式:就是任意地指着周围的某个东西,告诉宝宝这叫“某某”,而不管宝宝当时正在看什么。其实,这不是好的方式,最佳的方法就是妈妈细心观察宝宝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然后适时地告诉宝宝:他正在玩的或看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敏感的方式不仅能很好地帮助宝宝学习当前的词语,而且有利于日后语言技能的发展。
BOX:小知识:
一般来说,8到10个月左右,宝宝开始理解词语了!8个月时能够对“爸爸”、“妈妈”、自己的名字以及某些常用词作出反应,11个月时,宝宝理解的词语一般可以达到50个左右。
Step 4、Here is what we say! —— 有效利用情境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它是指在儿童的实际能力和可能达到的能力间的区域。维果斯基认为: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设计恰当的任务(也就是幼儿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并加以引导,将最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提供适时、适当的语言刺激
因此在宝宝的日常活动中(如:吃饭、洗澡及游戏),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适时地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语言刺激,帮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大量的词语和交往技能。
以宝宝喜欢的游戏——骑马为例,开始时宝宝可能是完全被动的,他只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任由爸爸摇晃着。玩过几次之后,爸爸可以逐渐提高要求,引导宝宝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由原来只是轻微地摇晃宝宝,变成动作幅度大、来回地摇晃。这时,重要的是爸爸要观察宝宝的反应(是快乐,还是害怕),然后再决定是否增大动作幅度。如果爸爸的动作幅度增大后,宝宝开始害怕或哭闹,则说明变化的幅度太大或要求太高,需要降低,以适应孩子。在整个游戏中,开始可以由爸爸说话,慢慢地,爸爸可以省略几个词,并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这种会话式的互动游戏,不仅能让宝宝习得相应的词语,也使他逐渐明白了交流是怎么进行的。
总之,宝宝的语言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语言环境和刺激。如果爸爸妈妈能细心地关注宝宝的语言发展动态,并适时提供恰当的刺激,那么宝宝说话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