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创造性人格,二是具有创新性思维。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是要重点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
一、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
创新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事问个为什么。比如:
爱迪生--人吃了发泡剂能否像气球一样飘起来?
爱因斯坦--人跟着光一起跑会发生什么情况?
王懿荣--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画到底是什么?
瓦特--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②崇高的责任感和较强的进取心。对家庭、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感都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比如:
东汉时期,瘟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张仲景同族人大量死于伤寒,他立志要攻克伤寒病,因此克服重重困难,著成了《伤寒杂病论》。
一个小学生的外公是个盲人,自己倒热水时经常烫手,小学生感觉自己应该帮助外公,但又不能整天时候在外公的左右,因此他发明了一个盲人水杯,保证外公再不被热水烫伤。
北京有个8岁的小孩,跟随母亲到街上游玩,吃完东西后想找一个水龙头洗洗手,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想,如果能有一个水龙头该有多好。可是水龙头由谁来付水费呢?假如没有专人管理,人们开完水龙头不关怎么办?他想来想去,自己发明了投币水龙头,申请了专利。
③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创新就要冒风险,就免不了要失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是要不怕冒风险,不要怕别人说三道四,敢试敢闯;二是要不怕失败,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统一。
通常人们把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式。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观察行星的运动规律达30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他的思维不发散,总是按照当时已经问世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去考虑问题,所以没有得出行星运行规律的最终结果。开普勒成了他的学生后,分析了第谷的资料,进行了发散思维,按照当时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假设火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然后进行集中思维,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资料不符。他又进行第二次发散思维,假定火星沿着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然后又进行集中思维,进行资料运算,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是对的。最后导致了行星运动三大规律的发现,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开普勒也因此得到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集中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特点是解决问题时从多个可能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答案。集中思维常使用形式逻辑方法。比如:有100人在参加会议,任意叫出两个人就有一个是女的,问:参加会议的人有多少男的,多少女的?找出两个人有一个是女的,有若干种可能,女的可能是从1到99个,但由于前提条件是任意叫出两个人就有一个是女的,所以女的必须是99个。
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特点是解决问题时从多方面寻找一切可能的答案,往往不遵循常规,没有范围的限制。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同人的创造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逆向思维、直觉思维都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求异思维常使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比如:日本的一家生产圆珠笔的公司,客户反映,圆珠笔漏油,把衣服都弄脏了。工程师们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