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心灵之旅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01日 10:21:41 

  重复练习是孩子们快乐的心灵之旅,家长和教师是这个旅程的导游。

  做家长的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情。我的女儿萌萌2岁多的时候,有大约3个月的时间,每次阅读时间只让我讲同一个故事《小红帽》,而且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哪怕是少一个“的”也会立刻被她纠正过来。朋友的儿子今年4岁了,每天都举着自己心中的英雄奥特曼,嘴里像鼓风机一样发出声响,双手“指挥”着奥特曼战斗。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录过这样一段观察日记: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容器中,然后又从容器中取出。小女孩聚精会神地重复了42遍才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加速度或提高灵敏度。而且蒙氏还以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述了孩子们的变化:“每当孩子经历过这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仿佛感受到某种极大的惊喜。”

  每一次重复,每一次都触摸惊喜

  为什么年幼的孩子如此喜欢不断地重复呢?

  首先,这是由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的。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最初的世界是不能将认识的对象与认识的主体分开的,如果没有与事物的直接接触,那么这个事物的特征在儿童的认识中是不存在的。大约在1岁半左右,儿童知道了外界物体和它们的特征是独立存在的。从此以后,儿童逐步将自己的感受与外部世界的特征区分开来,但是,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完成,大约从1岁半到十一二岁之间都是一个过渡期。重复练习正是过渡期早期的一种存在状态,它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一种方式。

  在重复中,儿童的身心与他所重复的对象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他通过也依赖重复时的体验来完成认识事物的目的。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对客体特征进行探究的目的和功能也逐步明确起来,到12岁以后,儿童对外在事物的探究也止于对他们特征的了解。这时重复的现象就越来越少见了。

  重复:快乐的心灵之旅

  在重复中,孩子们是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机械地作出反应。他们不厌其烦地给每一位来娃娃家做客的客人端茶送水,煞有介事地用假碗假勺盛满饭菜送到嘴里大声地咀嚼;他们殷勤地为

  “娃娃理发店”的每一位顾客服务,洗头、理发、吹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同样的技术与工作。每一次他们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从这些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重复的目的不是熟练,而是体验,重复的乐趣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这些年幼的孩子从不断地重复中认识了外在世界,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获得了满足。

  在重复中拓展认识空间

  父母在孩子的重复活动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认为应视重复阶段而定。在孩子对某件事物产生重复练习兴趣的初期,宜采取不干涉,任其自发探究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习得,去体验,在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