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兴奋地大声鼓励他:“再走一步,就可以抓到小蝴蝶了!”儿子此时又迈出了第二步,只见他伸出小手,一把抓到“小蝴蝶”了,高兴得大叫起来。我一把搂住他,又亲又抱,给予儿子最及时的表扬:“我们伦伦真勇敢,走路走得多好呀,连小蝴蝶都夸你呢!”光是口头表扬还不够,我又拿出了他最喜欢的巧克力,他那股得意劲挂在了他红扑扑的小脸上。趁热打铁,我和儿子玩起了“抓蝴蝶”的游戏,每一次游戏,我都试着把“小蝴蝶”的距离放地远一点、再远一点,有了信心,无论我把“小蝴蝶”放得多远,伦伦都能稳稳地抓到“蝴蝶”。
以后,外公、外婆和我一起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儿子练习走路,还经常变化游戏道具,如:气球、铜铃,吹气玩具……儿子越走越起劲,而他每走出一步,我们都会不断地在旁边为他加油、喝彩。
经过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儿子脚下的路越走越踏实,而我也经常用儿子学走路的小故事来鼓励我周围的爸妈朋友:“别轻易地为孩子贴上标签,他们的成长往往超越我们的目标与想像!”
[BOX]Smart Q&A
Q 什么是心理暗示?
A 心理暗示是用间接的方法使人们按照一定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的心理过程。
Q 心理暗示有哪几种?
A 心理暗示可分为:
无意识暗示——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是在无意识中使对方产生暗示效应。
有意识暗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有意识的暗示对方,使之产生特定的效应。
Q 心理暗示是通过哪些方式达到目的的呢?
A 心理暗示一般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手势、表情或其它暗号来示意,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妈妈建议
爸妈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虽然我们并没有对宝宝提出什么明确的规定,比如要求他去做什么、怎样做、看什么、听什么等,但就好像以上的小故事中发生的小插曲那样,宝宝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一系列有规律的行为反应。
应对此类情况,爸妈们最好能注意以下几点:
1.对问题追根求源
往往行为问题的出现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与之相关的心理活动。孩子的问题产生是否在成人身上,是否因为成人消极的心理暗示而造成了消极的行为表现。
2.制订相应的对策
父母可以共同商量,针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制订一些有效的措施,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应及时鼓励和奖励,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3.注重自身的言行
成人应时刻提醒自己,在你的身边,有这么一位小可爱,他(她)有一双渴求的眼睛、一对灵敏的耳朵,探索着周围的世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倾听着你的只言片语。只有心理暗示运用得当,才能使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文/丁彤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咨询专家
本文由《聪明宝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