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建议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05日 22:52:3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了给孩子的终生事业奠基,请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首先应该在劳动中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还要体验到劳动的喜悦。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孩子勤劳的品质呢?这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鼓励孩子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只凭讲道理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引导鼓励孩子亲自参加劳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小孩子要先做好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文具、书包、书桌、衣服,自己洗头、洗手绢、收拾自己的房间,然后再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如洗菜、洗碗、浇花、扫地、托地板、擦玻璃、买日用品等。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劳动,对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要予以赞扬,对孩子劳动的成果要要予以肯定,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要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2、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

  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的劳动成果当然不可能是完美的,甚至有时候可能与预期的相差很远,但是父母不应该嘲笑或者忽略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应该尊重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给他们鼓励和表扬。

  孩子第一次劳动的成果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是孩子劳动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对于孩子的劳动成果,不论好坏,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孩子做的菜咸了、糊了,父母应该开心地吃,并夸奖他,鼓励他。

  3、和孩子一起劳动

  和孩子一起劳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孩子能及时向父母请教劳动的技巧,更容易学会如何进行劳动。这样也有利于树立孩子劳动的信心,在信心的驱动下,孩子自然会爱上劳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整理书桌,打扫厨房的卫生等,随时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让孩子学会劳动,并从中培养劳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外面做一些义工活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劳动会让人快乐,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劳动的意义。

  4、家长做一半留一半,促使孩子动手

  留个步骤让孩子主动配合,是逐步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洗衣服、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的最好办法。大人在最初帮孩子穿衣服、脱衣服时,留下较简单或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自己做,然后根据他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这样很容易帮孩子学会穿衣服、脱衣服。再如,母亲在帮孩子洗鞋袜时,只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整理书桌、床铺时,只整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这样孩子会为这"半拉子工程"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会为他做另一半作了示范。

  5、运用自然结果法,激发孩子的劳动意识

  如果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那么,孩子不洗衣服,你也不要管,你就让他穿脏衣服,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会自己洗的,家长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他洗了,然后再把孩子骂一顿,或强制他去洗了。你想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那么,他不收拾,你也不要管,你就让他脏乱下去,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会收拾的。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如果能自己主动去做几次,习惯就慢慢养成了。家长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孩子收拾了,再把孩子骂一顿,或强制他去做。因为使用权威强制孩子干活,会使孩子觉得干活是一种惩罚,是痛苦的事情,于是更加憎恨劳动。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并不能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

  6、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的劳动习惯

  • 早期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