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教师的积极的开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应把民间儿童游戏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重视民间儿童游戏自身的大量的本体价值。
幼儿教师注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积极的开展。教师在民间儿童游戏活动中的指导往往表现为确定游戏的场所及材料,组织幼儿分组游戏、示范游戏、申明游戏的规则等。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小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就要多开展能提高大肌肉动作的游戏,如 “ 丢手绢 ”“ 老鹰捉小鸡 ” 等;中班的幼儿的小肌肉运用发展较快,就选择有助于训练小肌肉到动作的游戏,如 “ 剪纸 ”“ 翻绳 ” 等;而大班的幼儿动作的力量、复杂性发展较好,就可以选择 “ 跳皮筋 ” 等需要一定技巧的游戏。针对同一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则,提出不同的游戏要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民间儿童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幼儿园老师们的努力工作。她们对传统的儿童游戏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为儿童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并且悉心指导儿童进行民间游戏,这些努力为幼儿进行民间儿童游戏提供了保障。
(三)幼儿积极地参与幼儿喜欢参与游戏,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儿童为 “ 乐 ” 而游戏, “ 唯乐原则 ” 是儿童游戏的真正动因。 民间儿童游戏通过儿童的言语和动作去构造一个游戏情境,儿童在这个想象的情境中开展游戏活动,好像是在完成一件什么任务似的,比如 “ 丢手绢 ” 的游戏,幼儿始终主动、积极地游戏,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其次,民间游戏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且伴有节奏,许多游戏都伴有儿歌、口令,儿童可以边游戏边吟唱。比如,两个儿童玩 “ 炒黄豆 ” 的游戏,就会一边唱儿歌《炒黄豆》 “ 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筋斗 ” ,一边跟着儿歌的节奏做动作。做这种游戏,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舒展,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最后,儿童在游戏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之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分配角色、控制游戏、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无忧无虑地尽情玩耍以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儿童从中体验到民间游戏的快乐,进而喜欢游戏,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四)家长的积极支持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忙于公事而无暇顾及孩子,家长有点时间,也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玩。幼儿园积极开展以 “ 回忆童年 —— 追忆童趣 ” 为主题的民间儿童游戏征集活动,动员家长协助幼儿园收集民间儿童游戏,家长有了和孩子共同沟通的话题,从而增强了亲子关系。在家中,孩子也不再是孤单地玩耍,他们有了和父母一起玩的兴趣。民间儿童游戏也是改善和促进亲子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研究者认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民间儿童游戏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所以幼儿园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用为幼儿园可资利用以及对儿童成长至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2006 ,( 01 )[2] 邱学青 . 论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 [J]. 教育导刊 .1997 , (02)[3] 陈同梅 . 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的提高 [J]. 山东教育 .2004 ,( 3 )[4] 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 [M]. ( 1985 )[5] 胡伊青加 . 人:游戏者 [M].
[6] 乌申斯基 . 《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 [L].2002.
[7] 华爱华 . 幼儿游戏理论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19[8] 孔起英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9][10] 李姗泽 . 课程 教材 教法 [J]. 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05):19[11] 李晶 . 长春某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个案研究 [D].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