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卖火柴的小女孩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2月20日 16:12:44

  一、设计意图:

  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大部分是围绕教师的导向性问题开展的。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形象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这节课是我对于开放式语言教学的一次探究性尝试,我们班上的孩子处于大班上学期末,在这个学期我班幼儿语言有较大发展,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较为完整,掌握了一定量的形容词,思维比较活跃,于是整个课堂我力求让语言程度不同的孩子都作为主角成为讲述者,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加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三、活动重点:

  使幼儿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对故事的表述。

  四、活动亮点: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五、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1》 精简故事情节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 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 小蓓蕾组合《卖火柴的小女孩》

  六、教学方法:

  1用绘本的方式欣赏经典故事,可以增强幼儿的观察与注意力。

  2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发散与灵活性。

  3通过对于问题的回答,可以培养幼儿思维及语言的流畅性。

  4通过角色换位,可以培养幼儿同理心即共情能力。

  5通过音乐的通感作用,带给幼儿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

  6通过将故事向现实生活的迁移,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善良品德。

  7通过与家长的互动讲述,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也可以"通过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七、学生学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性语言进行探究性学习。

  八、活动过程 :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二)、第一次欣赏故事画面,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引导幼儿尝试进入角色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

  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

  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脚,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 。

  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