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有建筑满足国家消防规范和贵州省地方性法规。
第七章 节能节水一、节能凤冈县县城最冷月平均气温3.7。C,最热月平均气温24.6。C,属温和地区。按照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凤冈县县城属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作如下建筑节能构造处理。
1、本工程外窗采用平开节能窗。
2、外墙为实心外墙,采用20厚聚氨脂泡沫喷浆作保温层,保证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小于1:1;3、屋面采用35厚聚氨脂泡沫喷浆作保温层,保证复合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0.7;4、严格控制窗墙比;5、确保建筑外窗的气密性满足规划要求。
二、节水大便器采用延时自闭阀。所有水箱箱内安装浮球阀。
第八章 劳动安全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一)危险性作业的危害本项目会有少量高空作业,施工中可能发生堕落、坠物伤人等事故,电焊作业时,有可能引起火灾。
(二)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因无爆破作业,施工中不使用炸材,故无须考虑雷管、火药的存放、保管、安全使用问题,但是要注意油漆、香蕉水等易燃易爆品的管理,避免引起火灾。
二、安全措施方案(一)施工安全措施方案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划组织施工。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办事机构,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并制定项目经理至基层操作工人的安全职责。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作业,作好安全设施。
2、对危害部位和危害性作业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一、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大气环境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受纳水体已达到地面水环境Il类标准,环境噪音已达到60分贝(昼)、50分贝(夜)。
二、主要环境保护标准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3096--93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3096--933、施工期及使用期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项目选址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的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项目区内环境良好,达到二级标准。
四、环境保护部门审定意见经县环保局审批,本项目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指标,同意实施。
五、施工期及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措施(一)施工期环境污染及对策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噪声、尘土、固体废渣和废水。
1、施工期环境污染及对策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使用少量车辆及施工机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噪声、尘土、固体废渣和废水。
(1)施工期的噪声及防治对策。
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搅拌机、脚手架等施工机械以及现场运输车辆等。
施工单位对造成噪声污染的各种施工机械要采取有效的隔声防噪措施,使受影响区域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的各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
本项目施工期间受噪声影响较大的为道路沿线居民区,施工中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噪声的影响。
第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用场地等管理措施;施工设备选型上应采用低噪声设备,以降低噪声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养护;搅拌机、运输通道远离居民、文教区。
第二,设立简易的隔音棚等工程措施,包括:在朝向环境敏感的一侧设立简易的隔音棚;对位置相对固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等设在操作棚内或适当设置单面声障。
(2)扬尘影响防治对策。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扬尘。主要来自于运输车辆、砼拌和、砂石料筛分系统。由于本项目施工后可能浮尘较多,因此,施工场地周围受影响较大。
为减少施工场地的扬尘污染,本项目在施工中拟采取以下措施: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次数;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要低速或限速,以减少产尘量;多尘物料采用帆布覆盖,以免露天堆放;施工场地设立隔离棚或墙体。
(3)固体废渣的处理。
本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施工产生的废渣土。生活垃圾拟用垃圾箱收集后由环卫工人定期送到垃圾场处理。对施工中的弃土、淤泥友废渣等要及时清运至指定弃土场。
(4)污水的处理。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施工活动自身产生的污水。污水经初步处理后集中排至就近的排污系统。
(二)建成后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本项目建成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为生活垃圾和污水,生活垃圾可以采用集中转运处理,污水经沉淀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由排污管道进入集镇污水处理系统。
六、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是在县集镇规划区进行建设。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建成后产生的生产垃圾和污水均可进行处理或排放,工程建设不会导致大气及当地区域环境功能的改变。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大气及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