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模式管理经验交流材料:五常法的定义、目的、做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4日 13:36:10

  五常法的定义、目的、做法一、常组织1、定义:判断必须与非必须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彻底清除。

  2、目的:把"空间"腾出来,让工作环境宽敞舒适。

  3、做法:

  (1)对工作进行彻底的全面检查;(2)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4)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存放  与分层管理。

  二、常整顿:

  1、定义:要用的东西合理定位、定量,明确标识(贴上标签)摆放整齐。

  2、目的:整齐、美观、有序,有标识,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可找到要找的东西(物品)。

  3、做法:

  (1)根据工作场所(教室、办公室)配置的条件,自己设计,合理安排统筹,给物品取名、定位。

  (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排序并摆放整齐。

  (3)贴上标签,易于目视。

  整理活动的开展顺序:

  物品的分类-------决定放置的位置---------决定放置的数量-----决定放置的方式--------划线定位---------明确标识三、常清洁:

  1、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脏乱,保持环境、物品、设备处于清洁状态。

  2、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3、做法:

  (1)、明确划分清洁责任区。

  (2)、清洁要领A、对工作彻底全面大清理,地面、墙壁、房顶、桌面、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理;B、特别注意清洁隐蔽的暗角,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对破损的物品及时清理。

  (3)、履行个人的清洁职责。谨记:清洁并不是单纯的表面弄干净,而是要用心去做。

  四、常规范:

  1、定义:连续的、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一句话就是养成常做和坚持的好习惯,并辅以一定的行动。

  2、目的:经过全园努力、通过制度落实、规范到位、维持成果。

  3、做法:

  (1)、认真落实前"三常"工作,提高视觉管理透明度。

  (2)、将全园的责任区划分好,落实到责任人、检查、评价。

  (3)、坚持上班,上班审视五常法一分钟,下班前五常法整理五分钟,时刻不忘五常法切记:做到不搞突出,贵在坚持。

  常规范技巧:视觉管理   增加透明度   制定标准五、常自律:

  1、定义:要求人人依照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2、目的: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工作规范认真、高效的好习惯。

  3、做法:

  (1)、制定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制度。

  (2)、加强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坚持应用五常法,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五常法的具体要求一、常组织的具体要求1、抛掉不必要的物品或回仓;2、按分层管理对物品进行分类(见表):

  3、禁止在工作室(办公室、教室、活动时)内存放超过一个月内不使用的物品;4、各工作室对各区域进行物品清理,过多或短时间内不会使用的物品进行回仓处理,抛掉破损或无用的物品;5、环保回收、循环再用、减少浪费,节约使用各类纸张和物品,所有再利用纸张集中存放在各办公室,并交办公室反面利用文印。有使用价值的包装箱盒随时交回保管室或给班级自制玩教具利用;6、单一便是最好,工作室(教师、办公室)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必用的衣、帽、鞋都必须放在衣柜里,室内拖把等卫生工具放在固定隐藏地方;7、每周早上集体点名开晨会、做早操。

  二、常整顿的具体要求1、所有的物品都有一个清楚的标签和合适的位置。

  (1)大环境、园内每一块场地(活动场、玩具场、种植园等)、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房、每一个教师办公室、每一件设施等都要统一编号,每一类的编号字体、颜色、大小相同,易于区分,力求童趣、美观、有文化内涵。园内各类花木都要有名字和牌子,每一块环境区域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