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类计划的制定(5)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4月23日 19:51:45

  3、着眼孩子,忌脱离实际。

  目标应符合孩子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是孩子可能达到的。但有的目标教师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只顾自己的想法。如:中班儿歌教学,目标是:1、通过教学使幼儿初步学会儿歌,并能有表情地朗诵;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再学习儿歌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创编儿歌。对于中班的孩子,既要学儿歌,又要创编儿歌,是脱离幼儿实际的,也是难以实现的。

  4、表述清晰,忌混乱不清。

  首先,对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的表述尽量分别阐述,避免交叉混杂。如:"认识磁铁"目标如下:1、产生对磁铁的探究兴趣;2、发现磁铁吸铁的特性,了解磁力可以透过纸、塑料、木板、玻璃等物质吸住铁;3、尝试运用磁铁吸铁的特性及磁力的穿透性来解决问题。各块内容分开,非常清楚。又如:"泥土"目标如下:1、知道泥土中有水、空气和肥料;2、了解泥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情感;3、初步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内容混乱,交叉不清。其次,表达的角度要统一,即行为主体要一致。用"培养、教育、引导、要求"等表述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而用"理解、感受、喜欢、参与、能够"等表述,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达时要一致,不能一会儿说培养,一会儿说理解。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更倡导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目标。

  活动准备:一般包括环境创设、材料准备,此外,还不能忽略孩子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

  活动过程: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流程安排等,这里主要谈谈提问的设计。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实现有效互动。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提问呢?

  1、提问要适宜,便于幼儿理解和回答

  如果所提问题能引起幼儿共同关注,并能积极地思维,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表示问题是适宜的。如小班活动设计中,经常用到引发幼儿观察、描述的问题: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喜欢她呢?而对于大班孩子,应多运用一些能引发幼儿想象、假设的开放性问题:如果--就会;要是--可能--等问题,让孩子利用自己的经验或通过想象来回答。此外,问题要便于回答,如:国旗为什么是红颜色的?问什么把国庆节定在十月一日等问题,对幼儿来说不容易回答,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

  2、提问要有弹性,满足不同儿童需要

  对于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幼儿,怎样的提问,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老师设计的是比较宽泛的话题,再提前告知幼儿,以便共同参与。如:主题活动中有"恐龙的秘密",老师预先提问:关于恐龙,你知道什么?你知道恐龙的那些故事?恐龙有后代吗?等等。这些话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能力、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

  3、提问要有挑战性,激起孩子兴趣

  挑战性的问题,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要使孩子通过思考、探索、研究等过程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幼儿能顺利对纸条、小棍等物体比较长短时,教师问:怎样才能使不同长短的物体变得一样长呢?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从中体验成功,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