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的7大新方法(6)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3年03月24日 22:33:29

  准备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幼儿理解障碍;二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扫除语言障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而言的,对不影响幼儿理解或图画中可以猜测出意义的生词不必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幼儿生词的活动,也要既有意义又有趣,并尽可能与故事内容相关。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比如,边听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片,或拼图;根据动作或描述做出判断,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幼儿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口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应在讲完故事后,多让幼儿听录音磁带,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例如,可让幼儿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故事添加些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益于训练幼儿的推理和想像能力。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幼儿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这些活动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此外,幼儿是喜欢表演从录像中看到的短剧和故事的,通过表演他们将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难题便会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能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人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可采用激励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优胜者给予赏识,对进步者给予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有时是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这些都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始终保持对故事的兴趣,将听、讲故事作为 一件快乐的事情。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计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浅析幼儿语言教学法

  幼儿语言教学法是研究在幼儿园根据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特点如何有效地发展幼儿语言的一门学科。

  (一)培养幼儿清楚、正确的发音能力,学习说普通话。

  (二)丰富幼儿的语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的习惯,并学会复述简短的故事和朗诵诗歌。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幼儿进行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也就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幼儿常常以自己的体验的直接经验来启发引导幼儿理解语言。如果教师能运用幼儿的直接经验来启发引导幼儿,效果就比较好。

  幼儿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语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的规范化,发音要清楚正确,语汇丰富,用词明确,语句符合语法规则,说话清楚明确,文理通顺,给幼儿起示范作用。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