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初探(3)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27日 13:02:33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其知识标定的呢?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来实现的。关于教师期望的机理,最初是由罗森塔尔(Rosenthal.R.)和雅各布森(Jacobson.L.)的研究所证实的。他们用实证材料表明,学生在校的学习成就不仅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教师期望的影响。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好坏,是教师贴标签的结果。

  另外,在坐位安排方面,学业优秀生大多被安排在中间或靠前的坐位上,得到老师注意的机会自然就多;而学业困难生大多被安排在后面或两边,很少能得到老师的注意,实际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上讲台板演方面,学业优秀生获得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业困难生。

  从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看,学业优秀生所获得的课堂资源显着高于那些学业困难生。可以预言的是,那些学业优秀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业中获得成功,而那些学业困难生,如果不能运用特定的手段进行干预的话,将极有可能在学业上面临失败。

  三、教育过程公平的建构如何来构建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1.多样化的课程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保障每一个体的智能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个体之间智能的多样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课程,而不应再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使课程尽可能地呈现出多样性。我们未来的学校可以设置"学生课程代理人"(student-curriculumbroker)这一角色。他们和学生、家长、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课程代理人根据最近评估而得到的智能分析结果,向学生提出选修什么课程的建议。在统一安排课程的情况下,则向学生提出怎样才能学好有关内容的建议。

  2."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核心既然每一个体的智能状况各不相同,就没有理由坚持让所有的学生以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的教师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学中的各自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差异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教育。教育方法的确立,就应该反映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在课程的教学中,有关内容可用多种方式展现,都有多个"切入点"。如历史课可用语言、逻辑、空间或个人理解的模式来教学,几何课也可用空间、逻辑、语言或数学等方面的能力来实施教学。有了多种多样的切入点,至少可以找到一个适合某一个学生。

  3.情景化的评价观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与传统的评价观有显着的不同,在评价的手段上,摒弃了传统的纸笔测验的方法,而采取"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如可让一个个体展示体育动作来评估其身体运动智能,可通过观察个体如何处理与售货员的争执来评估其人际关系智能等。在评价的目的上,传统的智力测验严重地偏向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且把测得的结果作为鉴别儿童的唯一指数。智商高于140的称为天才,而低于70的则定为弱智儿。在学校中,这些弱智儿总是被标上"差生"的标签,甚至被弃入"冷宫"。这些学生享受不到本应享有的教育资源,从而失去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是面向学生的所有智能,评价的结果只被看作学生智能的部分表现,不把它作为其智能的唯一指数,也不与其他学生相比较并排序。只将学生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加以比较,并向其提出未来学习方向的建议。对于智能缺陷的评估,可以预测学习者将要面临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另外的途径达到教育目标的建议。如通过空间关系学习数学,通过语言技能学习音乐等。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