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
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例如,某幼儿上学第一天就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回到家里说什么也不想再上学了。家长问孩子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说:"我上课喝水了,聪聪 找我要,我也给她倒了点……"家长问道:"难道你不知道上课是不能喝水的吗?"孩子颇为委曲地说:"在幼儿园什么时候都能喝水,老师说想喝就喝。"接着,孩子又对家长说:"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上学太没劲了……"两个阶段工作不衔接造成孩子一开始就讨厌上学,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为此,幼儿园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比如为让幼儿对小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与附近小学合作,幼儿参观小学、小学生来幼儿园当大哥哥、大姐姐,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活动区里导入上学的主题,请作小学教师的家长来园讲小学的有趣的生活等等。不过,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一贯地、潜移默化地给幼儿正面的入学教育。在他们的心中小学才会是一个美好的、能学到本领的地方,而不是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感到可怕的地方。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很好。
2、培养独立性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同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学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方面的教育与主动性的培养是一致的,可以在同一活动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