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适应上。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在幼儿园必须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不难看,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到与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通过开展规划游戏或其它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所改变,如缩短午觉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能给幼儿创造很多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如对幼儿完成值班生工作、完成画画、手工、计算等学习任务,完成某项家务劳动等,给予及时的肯定,特别在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坚持,培养幼儿完成的责任感和毅力,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认为这些是小事,"树大自然直",这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幼儿期间,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习惯才能建立。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能单独成长的。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自述,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一现象在一些幼儿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前面分析"小学化"的危害时,就已经说明了这种做法错在何处。幼儿园应当坚决地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调查表明,我国幼儿在教学学习准备上偏重知识灌输,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如幼儿在寻找排序的规律、图形守恒、看图编应用题等智力型题目上的得分,大大低于一般数学知识的题目。因此让幼儿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让幼儿在小学学好数学,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同样,拼音、认字等等,也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不是小学化地硬灌,而是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发展基础性能力。比如,拼音学习的基础是语音意识的发展,是语音的辨别能力,幼儿园可能儿过歌、绕口令,通过语言活动,通过倾听各种声音的感官练习,通过角色游戏等等,为幼儿学习拼音打下良好基础;正确写字需要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手眼的协调以及观察、识记、位置辨别、空间方位知觉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幼儿写字作准备。比如,有的教师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画线条的流畅性、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等;通过手工活动,发展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还用游戏、画图案画等办法来帮助幼儿熟悉田字格,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上下左右的方位有清楚的认识,为上学后用田字格写字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