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幼小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1年10月20日 09:57:08

  一、"幼小衔接"实验课皿提出的缘由我们自1993年秋季开始,在水果湖第一、第二小学和武昌区千家街小学进行了"幼小衔接"教学实验。实验的设立是基于刚入学的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间题:

  1.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有个不小的坡度.幼儿园虽然是"保教"结合,但"教"并不作严格要求、不讲求系统,训练不要求"到位".一到小学以"教"为主,大到遵守《小学生守则》、校纪校规,小到"坐、立、说、读、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都要训练到位,而且有不少内容是要量化的。这样,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

  2.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教育工作没及时跟上来。 "特保儿"有个性,但十分任性,意志脆弱,受不了挫折,依赖性强,劳动观念差,没有良好的习惯。如何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是个重待研究的间题.

  3.教学内容重复、雷同,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80年代初,有些小学就开办了"学前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小学化",近些年来,不少幼儿园也增添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待孩子正式进入小学一年级时,这些内容又要从头学起。

  孩子们在上学前是想上学,到了学校,要求严格,学习内容重复,在思想上产生厌学,学习情绪低沉,行为上表现散漫。

  二、"幼小衔接"实验的对象"幼小衔接"的实验,在全国、我们省已开展多年,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幼儿园进行,一是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进行。在这两个层次开展衔接工作,说明大家都己认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存在着一个陡坡,需要采取一定的过渡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认为,根据我省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园研究"衔接"间题不现实。因为幼儿园尚未普及,在全省普及幼儿园不是短期内可实现的,加之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脱节,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即使幼儿园普及的城市,在幼儿园搞衔接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幼儿园并不十分了解小学的情况,如果盲目地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引入幼儿园大班,其结果不仅是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有违反"保教"条例之嫌,而且将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进入小学一年级时进行"衔接",将一年级的教学要求降低,学时减少;课时缩短,以减坡度,这样势必干扰小学教学计划的实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虽然国家教委规定幼儿6岁出园就可以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实际上大多数地方办不到。条件好的城市小学,目前也只能接受6岁4个月的孩子人学,何况广大农村? 为此,我们这次实验的对象,既不是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是以往的学前班的孩子。这是80年代初自然形成的一个教学层次。这些孩子大多数没有上过幼儿园,或上完幼儿园大班,而又不到小学规定的入学年龄,是下一年一年级的"准"学生,是按受义务教育的当然对象。据统计,这样的孩子全省有五、六十万,这是个客观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让学前班的幼儿在小学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幼小衔接"实验是现实的,也是合适的,因为小学最了解需要作哪些衔接工作。

  三、"幼小衔接"实验的教学计划、课程设里及教材我们根据实验的需要,安排了三大门类的课程,即《行为·习惯》、《语言·拼音》、《常识·学数》。此外,为了广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每周用三个下午开展兴趣活动。活动内容是音乐舞蹈、图画手工、英语会话。活动人人参加、全面培养,不给孩子们早期定向。

  我们利用"晨会""班会"向孩子们进行爱父母、爱家乡、家学校、爱学习的教育;讲述英雄模范人物和领袖小时候的故事,在具体事例中孕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行为·习惯》课则要求孩子初知校纪校规,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爱惜学习用品,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个人卫生,做诚实的孩子,不怕困难挫折,团结同学,学会谦让,自己的事学着做等等。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