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16日 10:34:12

  二、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前: 根据歌曲特性,选择了与雨声比较相仿的乐器--沙罐,歌曲内容共分为大雨和小雨两种,预先想让幼儿使用同种材料运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奏歌曲(大雨--力度大,小雨--力度小),但由于是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得还不是很健全,很难通过手臂力量去表现大雨和小雨,所以这一方法是不可行的。在这基础上,我在材料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沙罐中放置不同的材料来分别表现大雨和小雨,由于轮奏的形式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注意力下降,所以鼓励每名幼儿分别拿两个沙罐进行集体演奏,下大雨时使用大雨沙罐,下小雨时使用小雨沙罐,在演奏时能够正确地选用沙罐并把握演奏的时机。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区分两种沙罐,所以为沙罐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大雨沙罐是红衣服,小雨沙罐是黄衣服,在衣服外面用记号笔做了大雨和小雨的标记,并且在放置沙罐的篮框中同时贴上相对应的标记,便于幼儿取放。

  后: 我对于活动前材料的思考较多,但是没有很好的考虑沙罐数与人数的匹配,导致最后教师没有了演奏乐器,虽然在这情况下,我及时进行了调整,鼓励一名幼儿与我一起演奏,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说明教师考虑得还不全面。

  三、 情景的创设前: 我把整个环节进行情景性的创编,小动物们(小鸭子)去找春姑娘的一个过程,以围绕这根主线展开,教师的角色是鸭妈妈,幼儿就是小鸭子。

  后: 但从整个活动而言,我虽然创设了情景,但是其角色意识不明确,起初幼儿是小动物后来直接转化为了小鸭子,使得情景不能始终贯穿于活动内容中,比较割裂。

  从一次观摩活动《猫和老鼠》中,我发现同样是一节音乐活动,但是其情景始终融入于整个活动中,非常流畅,在有趣的情景中幼儿充分感知了音乐节奏的快慢与强弱,而本次活动最大的特色除了情景贯穿以外,就是活动前的准备较少,幼儿无须掌握很多前期经验,纯粹作为一节新授活动即随堂课,这两点都是与《大雨和小雨》活动的本质区别,是对于以后的活动我们需要借鉴与深思的方面。

  四、 每一环节的定位前: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是为目标服务的,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隐性地出示乐器后,鼓励幼儿能够自由探索,通过摇一摇、听一听的形式自主地来选择相应的沙罐。在演奏活动时,我引导幼儿一手拿大雨沙罐,另一手拿小雨沙罐进行有序的演奏,在演奏前能够把沙罐放在膝盖上休息,不要随意地玩弄发出声响,正确把握演奏的时机,养成收放乐器的好习惯。

  本次活动我新增添了一项节奏图谱,运用可爱的大小雨滴制成两张下雨图,鼓励幼儿在演奏歌曲时要学会看图谱,掌握演奏的方法。

  后: 在活动时我发现在演奏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都比较浓厚,但还是没有养成观看节奏图谱演奏的习惯。

  在感知特殊音效雷声时,由于只有抽象的声音,所以幼儿很难分辨声音的内容,幼儿起初的回答都达不到教师预设的内容,如果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打雷画面再配上声音,可能效果会好些。

  在演奏过程中,我没有指出正确使用沙罐的方法,所以导致有个别幼儿演奏时会把沙罐胖胖的身体放在下面;另外我还可以在材料上进行调整,换成更小一号的瓶子,这样更便于幼儿拿取及演奏。

  通过本次活动,我受益非浅,知道无论是在活动前还是活动后都要有深刻的思考,预设活动中会出现的每一情况,反思不足之处如何去弥补。此外,应该把每次观摩活动中的特色之处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活动中,取长补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出适合自己班级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内容。

  反思过后话反思《会响的小路》,打开3年前的教案和反思一看,当初第一次执教这个活动时我采用的是先完整欣赏故事,后看图分析、讲述故事,即传统的总分总的形式展开的从反思中可以发现,整个活动的重点当时我没有把握住,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这3个小动物走过金黄色的树叶小路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和后面的比喻句,幼儿经过一次活动下来没有完全分清,原因在于欣赏故事老师讲得快了点,故事又不像儿歌那么短,幼儿不易记住,而后来的看图分析过程中,老师也没有设计小动物的模仿动作,故活动显得有点单调、枯燥。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