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设计《小老鼠上灯台》(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2年11月26日 14:01:23

  教材简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姿势,就能帮助他们顺畅表达。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内容诙谐有趣且朗朗上口。虽然童谣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猫”的情景,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以游戏和表演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这首童谣。

  目标预设:

  1、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

  2、大胆表演游戏,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活动难点:

  大胆表演游戏,初步理解游戏规则设计理念:

  在活动设计中,针对教材和本班幼儿实际,我们重点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首老而经典的童谣,如何上出新意?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诙谐有趣的故事内容常常被教师选作为活动教材,围绕此开展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很多。如何“老课新上”,给幼儿和听者新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摈弃以往童谣教学中“你一句,我一句”式的枯燥模式,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儿童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并始终以游戏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师幼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

  2、在童谣学习部分,如何让幼儿反复念诵却依然兴趣不减?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而童谣的学习,往往都需经过反复念诵才能达到熟悉甚至是识记的教学效果。分析思考过后,我大胆利用角色表演贯穿童谣学习的始终,让幼儿通过扮演童谣中的小老鼠“偷油”,创编动作,而达到反复念诵童谣却兴趣不减的目的。

  3、“大胆表演游戏”和“把握游戏规则”如何实现“并存”?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的把握上孩子们往往不是玩疯了忘记游戏规则,就是拘泥于游戏规则而失了玩的兴致。在这节活动中,最后的游戏环节是一个亮点:它不是剥离童谣学习的单纯的游戏,而是前面学习活动的一个巩固与提升。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念童谣,有一石二鸟的效用。因此,我将游戏规则内化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做到环节设计上的层层递进,最后的游戏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且玩得自信,玩得尽兴。

  活动准备:

  《小老鼠上灯台》flash、伴奏、猫头饰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教师分步骤作画,请幼儿根据提示猜测。

  师总结:越来越像一个动物了,原来我画了一只小老鼠啊!

  (析:教师通过猜谜引出“小老鼠”这个角色,幼儿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2、师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老鼠?

  (析:通过经验回忆,幼儿立即将“老鼠”与“偷”联系在了一起。教师邀请幼儿学一学“老鼠”走路、偷食的样子,为下面的表演环节做经验铺垫。)二、看看、讲讲、做做,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情节。

  1、欣赏flash,幼儿初步感知童谣情节师:今天老师带来的小老鼠,他想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在刚才的动画里,你看见了什么?

  (2)小老鼠到灯台上去干什么了?(偷油吃)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你做做看。除了油,小老鼠还喜欢吃什么呢?

  (析:教师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师幼互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创编有趣的“偷食”动作,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3)当它吃的开心的时候,谁来了?(猫)小老鼠吓的怎么了?

  (析:通过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叽里咕噜滚下来”。)2、再次欣赏动画,引出童谣师:老师将这个故事念成了非常有趣的童谣,我们一起听听看。

  (析:教师通过欣赏动画,组织幼儿说说、做做,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熟悉了童谣故事情节。接着随动画直接引出童谣,自然衔接。)3、分句欣赏,带领幼儿表演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提问:

  (1)师:拿什么做灯台呢?(提示幼儿将自己的椅子作为灯台)(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来做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小班幼儿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边做动作边爬上椅子边念童谣,对幼儿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趣味。)(2)师: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谁来做做看?

  (析:有了前面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在表演动作时惟妙惟肖。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幼儿站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边念童谣边“偷油”,像极了童谣中的小老鼠。)(3)师:猫来了,小老鼠还在灯台上,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老鼠安全的爬下来呀?

  (析:这是分句欣赏的一个重点,也是游戏环节中的规则之一。师幼互动中,教师邀请幼儿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下椅子?有的幼儿说听到“喵喵喵”的时候下,有的幼儿说听到“猫来了”才下。我们最后决定听到“猫来了”再下,这样可以多“偷些油”;第二、怎样才能安全的爬下来不被大猫抓住?幼幼互动后孩子们一致商量好要扶好椅背,快速、安全的下椅子。在这个环节中,时刻把握住“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4、完整表演童谣(析:教师做鼠妈妈,幼儿做小老鼠。教师提议:鼠妈妈先出去“偷一次油”,“探探风头”,幼儿立即来了兴致,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看着“鼠妈妈”表演。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更形象、更生动,幼儿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三、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做鼠妈妈,其余的幼儿做鼠宝宝。幼儿念童谣,教师做猫,在念到“猫来了”的时候“大猫”出现,小老鼠们要快速、安全的下椅子,说出“叽里咕噜滚下来”坐好,就不会被猫抓走。

  四、延伸活动师:这首童谣真有趣,它的名字叫做《小老鼠上灯台》。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念念看。

  (析:最后一句话直接点题,培养了幼儿带着童谣名称念诵的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体现,幼儿自然会耳濡目染地形成。除此之外,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念诵童谣,让念诵童谣变得别有风味。)  教材简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姿势,就能帮助他们顺畅表达。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内容诙谐有趣且朗朗上口。虽然童谣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猫”的情景,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以游戏和表演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这首童谣。

  目标预设:

  1、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

  2、大胆表演游戏,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活动难点:

  大胆表演游戏,初步理解游戏规则设计理念:

  在活动设计中,针对教材和本班幼儿实际,我们重点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首老而经典的童谣,如何上出新意?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诙谐有趣的故事内容常常被教师选作为活动教材,围绕此开展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很多。如何“老课新上”,给幼儿和听者新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摈弃以往童谣教学中“你一句,我一句”式的枯燥模式,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儿童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并始终以游戏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师幼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

  2、在童谣学习部分,如何让幼儿反复念诵却依然兴趣不减?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而童谣的学习,往往都需经过反复念诵才能达到熟悉甚至是识记的教学效果。分析思考过后,我大胆利用角色表演贯穿童谣学习的始终,让幼儿通过扮演童谣中的小老鼠“偷油”,创编动作,而达到反复念诵童谣却兴趣不减的目的。

  3、“大胆表演游戏”和“把握游戏规则”如何实现“并存”?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的把握上孩子们往往不是玩疯了忘记游戏规则,就是拘泥于游戏规则而失了玩的兴致。在这节活动中,最后的游戏环节是一个亮点:它不是剥离童谣学习的单纯的游戏,而是前面学习活动的一个巩固与提升。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念童谣,有一石二鸟的效用。因此,我将游戏规则内化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做到环节设计上的层层递进,最后的游戏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且玩得自信,玩得尽兴。

  活动准备:

  《小老鼠上灯台》flash、伴奏、猫头饰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教师分步骤作画,请幼儿根据提示猜测。

  师总结:越来越像一个动物了,原来我画了一只小老鼠啊!

  (析:教师通过猜谜引出“小老鼠”这个角色,幼儿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2、师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老鼠?

  (析:通过经验回忆,幼儿立即将“老鼠”与“偷”联系在了一起。教师邀请幼儿学一学“老鼠”走路、偷食的样子,为下面的表演环节做经验铺垫。)二、看看、讲讲、做做,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情节。

  1、欣赏flash,幼儿初步感知童谣情节师:今天老师带来的小老鼠,他想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在刚才的动画里,你看见了什么?

  (2)小老鼠到灯台上去干什么了?(偷油吃)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你做做看。除了油,小老鼠还喜欢吃什么呢?

  (析:教师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师幼互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创编有趣的“偷食”动作,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3)当它吃的开心的时候,谁来了?(猫)小老鼠吓的怎么了?

  (析:通过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叽里咕噜滚下来”。)2、再次欣赏动画,引出童谣师:老师将这个故事念成了非常有趣的童谣,我们一起听听看。

  (析:教师通过欣赏动画,组织幼儿说说、做做,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熟悉了童谣故事情节。接着随动画直接引出童谣,自然衔接。)3、分句欣赏,带领幼儿表演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提问:

  (1)师:拿什么做灯台呢?(提示幼儿将自己的椅子作为灯台)(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来做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小班幼儿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边做动作边爬上椅子边念童谣,对幼儿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趣味。)(2)师: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谁来做做看?

  (析:有了前面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在表演动作时惟妙惟肖。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幼儿站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边念童谣边“偷油”,像极了童谣中的小老鼠。)(3)师:猫来了,小老鼠还在灯台上,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老鼠安全的爬下来呀?

  (析:这是分句欣赏的一个重点,也是游戏环节中的规则之一。师幼互动中,教师邀请幼儿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下椅子?有的幼儿说听到“喵喵喵”的时候下,有的幼儿说听到“猫来了”才下。我们最后决定听到“猫来了”再下,这样可以多“偷些油”;第二、怎样才能安全的爬下来不被大猫抓住?幼幼互动后孩子们一致商量好要扶好椅背,快速、安全的下椅子。在这个环节中,时刻把握住“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4、完整表演童谣(析:教师做鼠妈妈,幼儿做小老鼠。教师提议:鼠妈妈先出去“偷一次油”,“探探风头”,幼儿立即来了兴致,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看着“鼠妈妈”表演。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更形象、更生动,幼儿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三、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做鼠妈妈,其余的幼儿做鼠宝宝。幼儿念童谣,教师做猫,在念到“猫来了”的时候“大猫”出现,小老鼠们要快速、安全的下椅子,说出“叽里咕噜滚下来”坐好,就不会被猫抓走。

  四、延伸活动师:这首童谣真有趣,它的名字叫做《小老鼠上灯台》。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念念看。

  (析:最后一句话直接点题,培养了幼儿带着童谣名称念诵的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体现,幼儿自然会耳濡目染地形成。除此之外,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念诵童谣,让念诵童谣变得别有风味。)

  • 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