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风筝,一向是我带她去——怕她放不起来,怕她弄坏风筝,怕她摔着、怕他碰着,怕她跑远了不知道回家,怕·······一个星期天下午,女儿让我带她去放风筝,于是,我陪她走向村外的旷野。
风筝飞向天,我才把线轮交给女儿,抬头望蓝天,风筝在空中飘啊,飘啊,与鸟比翼。女儿也欢天喜地跳了起来。
日落西天,女儿兴致正浓。“走,该回家了。”我的口气不容商量。她只好服从。我们开始收拴住风筝的那根长长的线。说来也巧,还有几米长的时候,风筝刚刚落地,拴住风筝一头的线扣脱开了。女儿庆幸地说:“妈,早一会儿,风筝就飞跑了。”
庆幸之余,我为风筝生出一丝悲哀:原来风筝的自由始终没有挣脱人手中的那根线。思绪至此,面对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禁自责:难得走出家门的这次机会,我却没能让孩子与同伴真正享受一回自由。我依稀看见一根线,虽然很长,却一头攥在我的手里,一头拴住孩子。孩子成了我手中的风筝······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孩子成了大人手中的风筝:没有真正的自由,独立性受到压抑。做父母的总是什么都替孩子想到、做到,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孩子应该是鸟——能够利用自己的双翅自由地飞。做父母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从小教孩子用自己的手做事,用自己的脑想事,用自己的脚走路。一句话: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也就培养了独立性;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像今天穿什么衣服,周末是跟妈妈上街还是跟爸爸在家,伙伴来了做什么游戏,这类无关是非好坏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教育孩子学会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这是独立性与任性的根本区别,从小让孩子懂得,遇事自己拿主意当然好,但对大人和同伴的好主意也不能不听。
放飞吧,让他们做一只雏鹰,自由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