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良药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4月25日 15:32:53

  良药苦口利于病,为人处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良药”,来正言正行,来超越自己。

  唐太宗在面对魏征熬制的“良药”时,也曾蹙眉皱鼻,所幸唐太宗仍是明事理的,捏着鼻子喝下了魏征的一碗碗良药,也才有了太平盛世,有了名垂青史,留芳百世。试曾想,假若唐太宗一个不高兴,打碎了那一碗碗良药,怕在中国历史上就要少一个“盛唐”。身为一国之君,贵为一朝天子,犹可以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镜”照之,以“药”治之,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政治清明呢?

  面对这碗良药,我们应该放下身价,虚心听教,方可发挥“药效”,方可去除诟病,革除弊端。

  与魏征相比,“熬药人”韩愈就没有了这份幸运。他欲为圣明除弊事,却朝奏纵夕贬。纵使发出“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感叹,也叹不进那高堂之上帝王的心中。留与后人的是无尽的遗憾与悲哀。“迎佛骨入京”的事件带给整个国家的影响,国力的衰落,民心的丧失都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可恨“为国者”不识忠臣之心,不饮苦口“良药”。由此可见,不饮“良药”的后果是何其惨烈!

  历史如抓不到的丛林响箭,逝者已矣。而今人对历史的借鉴却可以使后人不复哀今人。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对读者“挑错”表示谢意,莫言紧随其后,表示”挑错“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这些作家在面对读者们送上的一碗“良药”时,表现得体,从容饮下,这才是真正文学大家的风范啊!

  饮下这碗“良药”,使得他们的作品更趋于完善,使得他们的品德更趋于崇高。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文人骚客面临着这碗“良药”。成也“良药”,败也“良药”。有的人饮下了,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细心改正了错误,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又有多少人不饮这碗“良药”,终于导致自己身败名裂,遗憾千年又或者遗忘在历史的无名角落,任由蛛网尘埃覆盖。

  “良药苦口利于病”,古人诚不欺我也。当我们终饮“良药”终成就自己时,,也许会无限感激那一碗苦口的“良药”。


互联网 baby611.com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