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开放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媒介,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纸箱,既经济又实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根据游戏情景的发展和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纸箱可以想象成甲壳类动物的壳。另一方面,材料的开放性使不同运动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宜的锻炼方式。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己确定达成目标,每个都向自己挑战,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2 、过程安排灵活活动基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并根据幼儿实际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何时探索,何时休息,视幼儿的需要而定,不作统一安排。如在《壳中乐》中,教师灵活地用"出现鲨鱼、小动物们躲藏"等情景来调控幼儿的活动量。
3 、教学情景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动有趣的特定情景,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避免练习的枯燥、单一。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无需对幼儿过多管理,活动规则源于活动本身。场景布置,象征性标志、语言虚拟、音响虚拟等多种情景营造方式自然和谐地交识在一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如果教师相信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发现幼儿是天生的主动的学习者。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交往,可以使他们在互学互教中积累经验,学习创新,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游戏行为的启发,使幼儿实现他们的游戏愿望。
中班体育游戏《快乐的小推车》带给我的思考案例一:
活动场地出现四排小树林,让孩子用手中的小推车去绕树林,自由得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
师: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小推车轮子不能着地,而是腾空?
幼:因为在推得时候把车子拎起来了,所以腾空。
幼:因为他推的太快了。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原因,我们呀要双手拿住两根竹子,当做方向盘,然后将车子慢慢的向前推,不能将树林碰到,轮子要着地。教师讲解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再次尝试,看看能不能将轮子着地。孩子游戏。
案例二:
师:那我们要去采果子,怎么过去?
幼:用推车绕过树林去采。
教师请孩子用手中的推车自由探索,教师旁边观察。
将问题及时提出,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幼:用力太大。
师:把手把当做方向盘,轻轻地将车放平,眼睛向前看,在看着小推车,慢慢的向前推。教师边讲边进行动作示范。
孩子再次自由探索,教师旁边指导。教师第二次讲解动作并示范。
孩子开始游戏。
分析:
在案例一这个片段中,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前,先让孩子自由的探索,结合自身的个体经验,发现新的玩法,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中,没有很好的起到示范作用,只是在孩子操作时,教师在旁边进行讲解,没有深入的将自己所说的动作带到活动中,没有示范给孩子看,导致在孩子游戏时出现了多种问题,为什么第二次游戏时,孩子还是会将树木碰倒,小推车的轮子为什么还是腾空,没有着地等等。以至于有很多的孩子在本节活动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游戏时所带来的快乐。
在游戏中,教师不仅要成为引导型的教师,更要教师的"导",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孩子互动的过程。教师的"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动作的发展则必须在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练习才能完成。如在片段二中,孩子已有的经验不同,动作发展也是有差别的,为此,教师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出发,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教师自己要掌握动作要领,对动作进行分解,指导孩子练习。如在孩子推车时,教师告诉孩子怎样去推,树林不会倒,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每个孩子掌握动作要领,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过程,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活动、一个游戏就使孩子的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孩子的问题所在,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就本案例而言,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孩子提高推车保持平衡的能力上,注意围绕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注意指导的针对性。
尽管在上述案例中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再次示范、讲解,教孩子推车的正确方法,情况有所好转,原因是活动中老师的"教",孩子主动的 "学"。在上述活动中。我觉得教师要正确的示范,引导孩子,只有教师示范到位,动作讲解到位,让孩子明白,孩子才能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感。
课件教具:
好玩的袋子活动目的:
利用袋子进行多种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布袋1个,装有适量重物的袋子若干个,小花袋子若干个,塑料袋人手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