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真伪:胎教究竟是科学还是误导 (4)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5月04日 10:41:25 

  反方:胎教是否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还需科学论证

  音乐胎教对孕妇甚至是胎儿是否有用,究竟有多大的用处,需要一个科学的论证。丁宗一教授指出,一个科学的、严谨的论证过程首先要经过设计实验,然后找出处理数据的统计学方法,最后明确它所验证的因果关系。从80年代初提出胎教至今,已有20多年,但这期间,所谓的一些胎教的专家很多只是通过没有严格设计的观察得出结论,没有合格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在国家权威医学杂志上以论著的形式发表。这样看到的效果并不足以证明那就是真正存在的现象。这里必须经过严格的因果关系论证。也就是说,别人(包括世界不同地区的研究人员)再重复你介绍的方法时,也同样获取了类似的数据,它所呈现的那些规律要经受时间、空间的考验。

  丁宗一说,一般来讲,医学中的理论、技术和药品,要用于人类,首先必须经过动物实验,在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床的3期验证,证明有无毒副作用,最后才可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批准。如果没有经过这样一个严格的过程而直接用于人,也是违反医师道德法则的。

  丁宗一指出,研究胎教的人所介绍的国外材料大多没有具体文献,他们的宣传材料中往往用“国外有资料表明”的字样一带而过。事实上,严肃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在国际或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以论著形式发表,才可被引用。其用来论证的数据应该有严格的定义和解释。

  进行音乐胎教,所选取乐曲的入选标准是什么?音量应该是多大?进行抚摸胎教,所用的抚摸的力度又是多大?这些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可度量、可重复的数据。有些胎教专家指出,音乐胎教的音量和抚摸胎教的力度应该是适中的,那么,这个适中又应该如何去衡量?其正常值是多少?是怎样制定的?何时颁布的?是按某一年龄孩子的标准?还是成人的标准?

  丁宗一还指出,目前从事胎教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大多是妇产科的临床医生,按照我国医师法规定,行医者必须是职业医师,他所采用的方法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但实际上,现在从事胎教的人并没有胎教的医师执照。如果将胎教归于妇产科,妇产科里是否包括胎教的技术呢?这都需要科学的论证。

  什么是超常儿

  正方:接受科学胎教的孕妇生出超常儿

  马诺然出生在北京一个公务员的家庭,她出生后12天做了一个90度的侧翻。按照孩子体格和神经发育,一般来说,只有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翻身。当时,马诺然的父母和医生都认为,孩子的翻身是偶然的,但马诺然在满月那天,又做了一次90度的侧翻。小儿科的医生检测她的体格,评价她的神经,都反映她的神经功能是超常的。

  北京电视台的李燕接受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计划之后,也生了一个超常孩子。孩子在8个月大的时候,爷爷抱他出去玩,听到别人喊“擦油烟机”,孩子就能学着叫“擦油烟机”。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老人,孩子叫她奶奶,人家没理他,孩子生气了,就“踢”了老人一脚。

  刘泽伦介绍说,这些生出超常孩子的家长,在孕期都接受过正规的儿童早期发展培训,他们通过营养以及音乐、抚摸等方面的刺激给胎儿的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使胎儿的灵敏度高,肌肉力量强壮,因此他们抬头、行走、爬行、语言等要比没有接受音乐、抚摸刺激的孩子早。

  早在1996年,刘泽沦曾做了一个“胎儿大脑促进方案临床实验”。选择了220位年龄在25~31岁、妊娠期无妊娠中毒症或任何疾病、孕第一胎的孕妇。从孕12周起,全部经检测并控制血微量元素(铁、钙、锌、铜、碘)在正常值。220人都获得充足和完善的蛋白质饮食,其中69人从孕16周起至分娩,餐后吃DHA。从孕24周起直到孕38周,这220名孕妇每晚给胎儿听胎教音乐;用手轻触轻叩胎儿躯体;用手电紧贴腹壁向宫内照光,并在胎儿出生后做新生儿20项行为的神经测评。

  结果发现,在胎儿的视听定向反应(看脸或红球时,眼睛和头的追随转动;听到“格格”声时,头转向声源一侧)、颈肌主动肌张力(头竖立)等指标中,胎教组和“胎教+DH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头竖立时间长短的比较中,吃DHA的胎教组还明显优于不吃DHA的胎教组。这说明该实验对胎儿施加的声、光、触摸等环境刺激,能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而DHA的增补,更有利于胎儿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和成熟。

  反方:小孩12天侧翻并不能证明什么

  朱宗涵指出,我们在对婴幼儿心理行为、认知发育不太了解的时候,曾经把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列为儿童早期发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但现在的研究证明,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个体的差异是很大的,早几个月走路和晚几个月走路的小孩,长大之后在走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不是说早走路的小孩将来就会成为长跑运动员。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比别的孩子会说话要晚很多,但这对他后来的智力发育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最终还是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对孕妇对胎儿进行语言胎教,朱宗涵也认为缺乏科学依据。他说,胎儿的父母亲天天在说话,如果说胎儿能感知,这么多的语言刺激还不够吗!

  • 胎教理论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