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夏季饮食原则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9月12日 09:45:26 

  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在炎炎夏日里,人很容易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昏昏欲睡等症状。因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拥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缓解上述症状会非常有帮助。小编特别为您搜罗了适合这个夏天的饮食保健知识,为您贴身定制夏季健康饮食!

坐月子的夏季饮食原则

  刚刚分娩完的新妈妈身体还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需要补充营养恢复健康。但是总提不起食欲,导致新妈妈精神也每况愈下。因此,新妈妈补身子一定要从健康饮食下手,吃得下才能补得好。

  新妈妈的消化能力减弱,“月子”里的大补常常使胃肠超负荷运作,导致新妈妈见到油腻肥厚的食物就胃口大败,再加之产后比较疲累、情绪抑郁不振等主观因素的刺激,厌食就成了产后进补的大难题。

  新妈妈的饮食原则

  少食多餐为原则

  新妈妈每天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妨在原来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加上早点(大概10点左右)和午点(下午3点左右)。饮食讲究质量先行,食物要少而精,食物品种应多样化,水分要多一些,烧煮方式以细软为主。每次吃一点不但不至于反胃,反而逐渐地就提起对食物的兴趣了。所以不妨在原来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加上早点和午点吧。

  合理搭配新妈妈饮食

  新妈妈要注意合理营养,为了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素,增加食欲,使身体尽快恢复,饮食不仅应该营养丰富,而且应该多样化,最好是荤菜和素菜兼用,粗粮和细粮搭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混合着吃,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充分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主副食种类多样化

  主副食要变换搭配吃,一成不变的细粮或粗粮都很难唤起新妈妈的胃口。提倡食物之间的同类交换,比如杂粮、细粮互换,不同种类肉食的互换。精米精面就是常说的细粮,杂粮主要是指小米、燕麦、玉米粉、糙米、标准粉、赤小豆、绿豆等。

  小米能增进食欲,是传统的滋补食物,其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素,可帮助新妈妈恢复体力,并能刺激肠蠕动,增进食欲。小米粥不宜煮得太稀,也不可完全以小米为月子里的主食,不然会造成准妈妈营养不均衡,缺乏其他营养素。

  为新妈妈准备膳食的时候不妨把杂粮、细粮间隔开,变换着吃,既补充了丰富的营养,还能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对改善新妈妈的食欲和身体恢复都很有益。

  在副食的选择上,鸡、鸭、猪、羊、牛肉也尽量换着吃,保证食物的多种多样。另外,食品的品种、形态、颜色、口感也要注意多样化,并且变换烹调方法制作。

  精致饭、清淡汤齐上阵

  高蛋白的精致饭

  新妈妈刚生产完急需补充蛋白质,尤其是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鸡、鱼、瘦肉、动物肝等。平时新妈妈每样都要少吃一点,最好不要一顿吃太多,煎炸的烹调手段就不要了,肉类也可以做得清淡爽口一些,另外,适量的牛奶和豆浆也是新妈妈的优质补品。鸡蛋则含丰富蛋白质并且利用率高,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的脂肪很容易被身体吸收,有助于新妈妈恢复体力,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减少抑郁情绪。情绪好了,自然就不厌食了。蛋白质的摄取要适度,过量的补充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新妈妈的厌食症状更为严重,这样并不利于产后身材的恢复。新妈咪每天吃1~2个鸡蛋就足够了,最好隔几餐吃一个,吃得过多也会诱发其他营养病。

  清淡汤饮易消化

  厌食的新妈妈大多是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导致的,一定要以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红糖水、牛奶、蒸蛋羹、小米粥等,少吃过油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每餐注意干稀搭配,荤素结合。清淡的鱼汤、排骨汤等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些汤类味道鲜美,比较容易吸收,还能促进乳汁分泌。不过各种汤饮要注意分量,不要没有节制,不然容易引起乳房胀痛。月子里新妈妈出汗多,加之分泌乳汁,适量喝汤对身体补水及乳汁分泌都十分有益。汤类中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并且味道鲜美,能刺激胃液分泌,既可提高食欲,还可促进乳汁分泌。

  脂肪蔬菜适当补充

  脂肪摄取要合理

  摄取脂肪过量会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引起新妈妈厌食,因此,食谱中要注意摄取适量的脂肪,脂肪所提供的热能应该低于总热能的1/3就可以了。

  多吃含钙、铁食物

  新妈妈产后对钙、铁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注意及时补充这些微量元素,针对厌食的新妈妈要确保每天少量饮食的同时,添加~些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动物血或肝、鱼类、瘦肉、油菜、菠菜及豆类等,这些食物可以搭配在一起吃,太单调也不会引起新妈妈的食欲。

  蔬菜、海藻类、水果少不了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及足量的膳食纤维,海藻类则可提供适量的碘,这些食物不油腻好吸收,也是大多数新妈妈比较喜欢的食物,并且可以防止便秘、促进乳汁分泌、增加食欲,还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素,是“坐月子”不可或缺的好食物

胎教音乐
  • 坐月子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