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顺产对公立医院和医护人员来说,耗时长,投入的人力多,收入最低,还容易引起纠纷。“顺产的越多,医护人员越累,拿的钱还最少,哪一个有头脑的人不会想:我干嘛要这么多顺产?为什么不去剖腹产?这是人之常情。”一位产科医生说。
但抱怨归抱怨,采访中许多妇产科医生表示,还是会鼓励符合条件的产妇顺产,因为自己是医生,要为患者负责,况且大多数医院的产科并未独立,是“妇产科”,生产费用并非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
“有的时候,遇到病人说:我不想顺产,你干嘛不给我剖?我心里想:哎呦,谁不愿意给你剖?我难道不怕累?关键是没有理由的剖腹产,我良心上过不去。”高凌说。
高风险捆绑住了医生的手脚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利益考虑绝不是高剖腹产率的唯一因素。风险,是产科医生谈起剖腹产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
河南某乡医院的郭医生坦言,自己接到待产的孕妇时,首先考虑的是风险,而不是费用。“我接生,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你不管是顺产 还是剖腹产,如果我觉得有风险,我就不收,建议你去别的医院。因为一旦出了医疗事故,对医院和医生的影响非常大。”
郭医生所在的医院妇产科,前几年连续出了几起医疗纠纷 ,虽然最后得到了解决,但负面影响至今还在。“纠纷都过去好几年了,但到我们医院来生产的孕妇数量还不到纠纷前的一半,一直缓不过来。而且现在患者闹得凶,医院一般都会和他协商解决,赔偿的话,医生要按照医院认定的责任大小掏赔偿费,如果认为是医生的全责,那么你就全掏,大责就掏大部分,小责就掏小部分。现在的医疗纠纷,患者提出的赔偿至少上万元,我一年才能赚多少钱?而且,今后谁还敢找我看病?”
山东省某县妇幼保健院的赵院长认为,医疗纠纷才是导致高剖腹产率的最重要因素。“分娩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但患者和医院都不愿意承担风险。而且,医疗纠纷的处理又缺乏正确的、合理的途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出现纠纷后,患者不闹就一分钱没有,闹了就有赔偿,闹得越大,赔偿越多。医院和医生的压力都很大。现在还算好一些了,五六年前,患者到医院来闹,110都不来。”
产科确实是医疗纠纷的重灾区。据北京 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该中心受理了近6000例医疗纠纷调解,其中产科纠纷约450例,占8.6%,排名第3。
北京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刘海英副主任告诉记者,产科纠纷多,主要因素是因为产妇在医院分娩时心理落差很大。“孕产妇在家庭中享受的往往是大熊猫一样的关心和呵护,但到医院分娩时,心理落差很大。因为产科工作强度大,医护人员不会像其家人一样关心备至。加之产妇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健康人,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被她看在眼里,如遇态度不好等,就会觉得很委屈,觉得你没有尽心尽责。所以,如果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很容易产生纠纷。”
据刘海英介绍,这种心理落差还表现在产妇及其家属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上。“比如,产妇在产前会做很多次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再加上自己和家人对胎儿的精心呵护,像胎教、防辐射等等,她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那么孩子在出生后就应该是健康的。但由于受现代医学技术条件限制,一些疾病在产前不可能全部被检验出来,一旦孩子出生有问题,家长们肯定很难接受。这种对胎儿的过高期望值导致的纠纷占得比例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