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这正表示他知道害怕。此外,新生婴儿容易对喧闹或突然而强烈的刺激,产生惊恐反应。有学者认为:一岁内的小婴儿害怕陌生人,儿童害怕黑暗、鬼怪、风雨、闪电等等都不是后天学习的。
2.敏感
我们常可发现一些小孩出生以后就会出现过分敏感和难以照顾的现象,他们对声音、突然的动作、环境改变等现象反应特别激烈。其主要成因乃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敏感。这类儿童,很容易因一些轻微声音而惊哭,因此比一般小孩更容易产生害怕情绪。
3.遗传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惧怕来自遗传。
二、心理因素
1.创伤经验
研究发现,大多数恐惧症病人都具有特定的创伤经验。此种创伤是因心理压力或身体伤害所造成的长期害怕情绪,使得创伤者,经常觉得无助,也没有心思去解决周遇问题,仿佛过去的害怕感觉一直残留在心中似的。
2.移转作用
有些个体对某事物的恐惧并非直接来自该事物,而是间接转移而来的,例如小孩子因被带到医院打针而产生害怕情绪,以后则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都会害怕起来。
3.引起注意
害怕也会变成影响或操弄别人的一种手段。有时候,小孩只有在出现害怕表情时,才会得到大人的注意。如此,自然强化了小孩害怕行为,变得愈来愈害怕。使得害怕本身变成一种(令自己很不舒服,但又能得到大人关切)矛盾的混合体。换言之,小孩利用害怕博取父母、师长注意。
4.压抑
精神动力论者认为恐惧是冲动压抑的结果。以恐高症为例,有人认为患者可能潜意识有很强的自杀冲动,对这类冲动极度压抑,反面以害怕到高处的形式来表达。所以,他们很容易感到他们害怕高处,?不知道是害怕自己会自杀。
三、家庭因素
1.不良气氛
过分批评小孩,可能会导致小孩变得害怕,因为小孩觉得他没有能力做任何事,即使做了,也会担心自己一定做得不好,等一下必然会挨骂。
2.过分严格
父母对小孩的要求太过严格,会造成小孩莫名的害怕,以及对权威的恐惧感。凡是象征权威的形象,例如老师和警察,都会带给他们相当的害怕感觉。对小孩不够了解的父母,常会对小孩有过分要求,而且也不能忍受小孩出现害怕,所以父母会对小孩的平凡表示不满,导致小孩害怕自己会失败。同理,本身是完美主义者的父母,也容易造成小孩害怕情绪。
四、社会学习
另有一些心理学者认为恐惧是一种学习,是后天习得的。
1.制约学习
行为学派认为恐惧症主要是因为制约学习的结果。
2.模仿学习
小孩行为大部分来自模仿学习,若孩童经常接触的兄长、父母或朋友,一再显现害怕情绪时,孩童也会习得害怕。
预防儿童恐惧行为的方法
儿童的恐惧往往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们怎样运用心智,也不能对一切恐惧成因,都加以预防。而且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所采取的防止办法,往往会养成依赖性,所以并非任何恐惧都有必要预防,这是要认清的事实。虽然如此,仍须采取各种步骤,以防止及克服那些没有实际益处而徒然制止行动并引起苦恼的恐惧。
一、加强面对恐惧毅力
任何儿童在生活中,必然会遭遇恐惧情境。我们若想预防恐惧发生,首要加强儿童面对恐惧毅力,不宜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