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问题
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很多家长的共同烦恼。乐乐的妈妈正为这事发愁呢,自从乐乐能自如地跑来跑去以后,餐桌就变成了战场。那时,家里人都觉得孩子小,不是什么问题,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于是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勺子,跟着乐乐的后面,趁他不注意,往嘴里塞一口饭;乐乐呢,要不就玩玩具,要不就跳来蹦去,吃饭只需要嘴,手就不用了。为了给乐乐补充足够的营养,沙发上、地板上、床上、甚至窗台上,都当过餐桌。吃完一顿饭,大家像打了一仗,都松了口气。
乐乐渐渐长大了,准备上幼儿园了。就这样吃饭,在幼儿园怎么适应啊!?吃饭的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妈妈的对策
首先,妈妈要求家里的人不要喂乐乐,让他习惯自己吃饭。其实,乐乐用勺子很熟练,筷子也会用,就是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自己懒得吃。第一天让乐乐独立吃饭,乐乐吃了两口就跑了,趴在沙发上大喊:"我在沙发上吃!我在沙发上吃!"妈妈生拉硬拽地把他拽过来,刚吃了两口,乐乐又大喊:"奶奶喂喂!奶奶喂喂!"几个回合,饭热了好几次。最后,剩下的饭还是在沙发上奶奶一口一口地喂到乐乐嘴里。首战虽然没能告捷,毕竟有了小小的进步。
为了提高乐乐对吃饭的兴趣,妈妈特意买了漂亮的餐具,勺子上的卡通图案是乐乐最喜欢的,用它吃饭肯定乐趣无穷。乐乐也很兴奋,拿着勺子评头论足了一番。妈妈说了,如果不好好吃饭就把勺子收起来,乐乐好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吃饭有了长进。
但是,乐乐吃饭到处跑的毛病没有彻底地改善,他经常穿梭于沙发和餐桌之间,对大人说的"把饭收了,不给你吃了"诸如此类的话并不放在心上(怪只怪从来没有实施过)。有一天,妈妈忍无可忍,对乐乐大吼了一声"你再不好好吃饭,我把你关到屋里",抱起乐乐就进了房间,把乐乐往小床上一扔,关上门出来。乐乐追到门口,哭着喊:"让我出去!让我出去!"哭了一会儿,妈妈隔着门问:"吃饭还跑不跑?""不跑了。""真不跑了?""真不跑了。"乐乐被放了出来。这一招还真管用,乐乐擦着眼泪坐在餐桌边乖乖地吃饭。至此,餐桌大战暂时告一段落。
专家的建议
宝宝能够自己吃饭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表示宝宝在某些事情上能够做主。如果引导得当,宝宝会很乐意自己吃饭;没有机会让宝宝自己学习,剥夺宝宝学习的权利,或把吃饭变成一场激烈的战争,这些都为宝宝不肯自己吃饭埋下了"伏笔"。
对于宝宝来讲,吃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补充身体必需的营养,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两项依据可以帮助父母判断宝宝的饮食是否有问题:一是身高和体重(大多数宝宝的身高体重都会在一个范围之内);二是宝宝吃饭的情形。一般来讲,除非特别偏食,宝宝的营养不会有问题;但是,边吃边玩却是父母伤脑筋的事,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固定座位和时间
这是培养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