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该怎么进行纠正?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人一旦养成习惯,将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研究指出,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间,但是,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会出现吮手指、挖鼻孔等不良行为习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应简单训斥甚至打骂。关于如何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教育专家认为,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一定要把握4大原则:
一:客观深入进行孩子的心理分析
孩子犯错误后,常带有消极心理定势,对家长常存有疑惧戒备心理,如果家长只是一个劲地打骂惩罚,可能导致孩子不但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加剧亲子间的对立情绪。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压住心头的火,冷静处理,对事情要做全面客观的调查,听取孩子的自诉,并允许他进行申辩。这样不仅利于家长全面掌握客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二:明确目标,到底要纠正孩子哪些行为
家长必须知道,你想要改变的只是孩子某方面行为,而不是孩子整个人。家长应该理智地分析和找出孩子到底存在哪些不良行为表现,哪些应该纠正,明确指出要改变什么,让孩子清楚。
三: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当你确定要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标之后,也许会觉得他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全部解决完,但必须控制急躁情绪。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等这问题解决了,再转移到其他问题,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
四:全家一致,说到做到
想要有效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全家人应当站在统一战线,坚决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在纠正不良行为过程中,看见孩子哭闹撒娇就退缩,或是父母出现分歧,孩子就不会重视你的要求,他们只知道又哭又闹地抵抗一阵子,父母就会让步。所以父母一旦采取合理的措施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下一个问题就无法实现。例如当孩子“耍无赖”时父母不应该总是谦让,也没有必要跟孩子讲大道理。家长可以不理他,好像不在乎,这样一来,孩子知道再闹也没有“好结果”,最终只有乖乖听话,所以父母一定要坚定意志。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应该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纠正还知道不良习惯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也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