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6月19日 10:30:48 

  摘要: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但是在现今社会中,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原因,孩子在童年时代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因此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活动,通过对孩子多种不良行为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制定行为准则、实施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家园合作等多种手段,以静制动帮助幼儿纠正矫治,以使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好的改善。

  拥有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却常常让家长、老师忧心忡忡,因此,怎样防止或者是纠正儿童这些不良行为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幼儿的不良行为就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可以被人们观测到的不恰当的行为,如幼儿的嫉妒、冷漠等一些内心的活动,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破坏行为,爱哭、发脾气、吸吮手指等情绪及依赖行为,不参与游戏活动、不说话、害羞及怕见陌生人等社会交往偏差行为,偏食、过度好吃、进餐时玩弄食物等不良的饮食行为,打人、骂人、抢玩具等攻击行为。

  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有: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某些深刻变化可能让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使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弊端。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遍。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激发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亲近的家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的、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将在家中养成的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掩饰恐惧的心态。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重视幼儿行为习惯中常规教育的培养,是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要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就从以下几点浅谈自己的粗糙见解。

  一、耐心引导,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本学期我们设计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在活动中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当孩子们有表现突出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给予及时提醒,从而让他们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二、规范行为,严格督促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给孩子们讲道理时,要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在日常生活反复训练幼儿,让其慢慢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擅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

  为了规范班级孩子的日常走路、坐姿等行为习惯,先拍下孩子们不规范走路和坐姿的行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找出不对的地方,并鼓励幼儿相互商讨正确的走路、坐姿方式,并请他们进行尝试、展示,将正确的方法拍成照片张贴在活动室显眼的地方提醒大家模仿学习。日常活动中大家相互管理和监督,对于正确表现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有违反或不遵守的小朋友给予提醒。自对幼儿的走路、坐姿行为实行细节化管理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幼儿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常规也好了很多,危险事故也少了。

  三、激励机制,强化习惯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