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8年06月19日 10:30:48 

  (一)建立表扬机制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语言强化和行动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贴纸如笑脸、五角星、小玩偶等加以强化,物质间的交换奖励,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我时常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们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每周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减少孩子之间不必要的磕磕碰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有些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较多。教师的提醒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我对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的给予五角星、笑脸的奖励。时间一长,孩子们都争着当“大小孩”,不像“小孩子”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二)树立榜样机制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注重环境 隐性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本学期笔者在幼儿的洗手间水池上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孩子的卫生间贴上几张图画,告诉幼儿正确解小便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教室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孩子等等。

  五、改变观念 家园配合

  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能够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能单独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效的。”因此抓好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家园双方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力求创新。实现家园同步教育,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教师采用家园窗、发放科学教育观念的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养是父母教是老师”。家园在教育目标上要协调一致,包括家庭成员的教育目标也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提高。另外同时家园也要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干细,天下难事,必作干易”。所以培养好习惯得从幼儿抓起,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