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钢琴教学,是先听后弹还是先弹后听,看起来只是一个先后次序问题,却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
假如学琴的学生是按照听、唱、练耳、识谱的顺序准备的,那么他们看看谱子就弹琴,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在弹琴之前,已经有了对声音的内心感受和表现要求。假如学琴的孩子在学琴之前没有做听觉方面的准备,一开始就看着乐谱去弹键盘上的相应的音,在触键之前没有声音的感觉和表现声音的要求,那么他弹出的声音必然是死板的、机械的,毫无表现力,人就象一架机器,既无表现,更无创意,这种弹奏练习也必然毫无价值。在这里,同时也反映了大家一直在争议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小孩子学琴要不要注意音乐的表现问题。我是非常赞同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涅高兹的话:“注意艺术形象应当与学琴及认谱同时开始。我想说,如果小孩子可以弹出任何一个简单的旋律,就不许要求他这最初的演奏要有表情,也就是弹奏的性质要符合该旋律的要求。”我希望我们的钢琴教师和家长都来好好研究体会涅高兹的这段话,这对搞好儿童钢琴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在音乐表现中,技巧与艺术,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的技术根本就谈不上艺术表现,但缺乏艺术表现力的技术也是毫无意义的。曾经有位声乐教师练习发声可以使整个礼堂都震动,站在大街上喊一声,半条街都能够听见,但登台表演,却不如一个小学生,这不是充分说明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吗?
对技术与艺术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关系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对教师为孩子所定的教学计划,所选的教材,所提的要求,就会有个比较正确的领会,更容易接受,这样辅导孩子练琴时,目的性就会、更加明确,效果酒会更加显著,对许多教材的优点、缺点,也可以一目了然。如《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主要都是手指和技术练习,乐曲仅占整个教材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对提高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选用以《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为主要教材时,就一定要补充孩子们所喜欢的乐曲的数量。否则,就很难达到钢琴教学的全面发展。《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在这方面显然做了很大的改进,1-5册主要都是乐曲,练习曲只有很少的几首。尽管有些乐曲在艺术上尚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但就是一个简单的标题,也可以为孩子的音乐想象提供一个有利条件。《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比《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显然又进了一步。无论是技术训练,音乐知识的讲授,或是艺术表现,都更加完善。尼科拉耶夫、那坦松、玛林尼科夫编著的《钢琴初步教程新编》,除了注意民族民间优秀音乐传统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张加强音乐内心听觉的训练,把弹奏技术的训练与音乐表现紧密相连,内容上也增加了一些比较新鲜的音乐语言。但一些艺术价值不高的作品,也屡见不鲜。
据我所知,目前我国业余儿童钢琴教学所使用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我并不反对引进,介绍、使用外国教材。我认为外国一切好的东西,都应吸收借鉴。但吸收借鉴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建立我们自己的教学体系,编写我们自己的系统教材。这是任何外来文化所无法代替的。外来文化再精美、再完善,也不能取代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我们教孩子弹钢琴,决不是仅仅学一点技术,而是有着深刻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我提醒一些教师和家长们,在采用外国教材为主要教材时,一定不要忽略了补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