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中国儿童审美环境令人忧虑
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他们的艺术认知、表达、以至文化身份的认同,具有不能忽视的作用。在今天充满争议的社会中,大量充斥在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各种媒体中的流行甚至垃圾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孩子们的情感、心智成长、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绝大多数的中国的城市、乡镇甚至农村儿童,已经别无选择地接受着倾泻于视觉和听觉中的一切文化产品,被视听刺激和新奇的潮流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心灵空间。而重视思考、关注文化传统、富有精神内涵及深刻思想性的优秀本土艺术产品已经很少见,特别是作为儿童生活中心的视觉艺术包括儿童图书出版、影视创作等也因利益驱动很难为孩子创造出帮助他们身心发展、建立美好情智的高品质产品。在这次展览活动中,中国方面就遇到了为收集中外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基本素材的困难,简单化、概念化的儿童卡通类图书满目皆是,而真正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用心之作则寥寥无几,中国孩子就只能阅读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么?
同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使许多具有美感和审美价值的不可再创的遗迹逐渐从孩子的视野中消失;而没有正确导向的各类绘画大奖赛和颇具争议的美术考级则成了误导家长花钱为孩子购买功名的手段。
中国儿童的文化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视觉审美环境的恶化,是难以让孩子们拥有一颗纯真宁静的心灵和辨别美与非美的双眼的,最终导致的还将是中国未来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包括美术的发展在方向性、历史感和地域性上的异常薄弱,以及必然呈现出的“无根、横向移植、无持续性和文化传承使命感的缺乏等另人忧虑的特征①”。
展览中,孩子们对神话传说中代表人类共同情感和理想的祖先描绘得那样美好,充满了真情,这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好的视觉形象的是儿童内心的真正追求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美术界与教育界如何通过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支持和正确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来为中国儿童文化与审美环境的优化做出努力,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还应认识到优化儿童审美环境也是在保护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根系与未来。
美术教育缺乏本土资源么?
山西长治,古名上党,是中国的神话之乡,“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传说均发源于此。再加上长治是红色革命的老区,开放较晚,还保留了大量的古迹与民间美术。可以说,拥有如此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孩子和老师都是幸福的,他们也为自己的家乡特别地自豪,他们参展的作品无论是水墨形式的连环画,还是木刻和剪纸,都洋洋洒洒地再现了儿童对祖先和神话传说中故乡的深刻认识,这一次,孩子们除了参加作品展览,还要长途跋涉,并化装成神话中的人物,赶来参加开幕式。其豪情令北京和国际的孩子们羡慕不已。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的发达城市就没有了本土美术教育的资源么?
在展览中,北京的孩子们因为民间故事的古朴,很多作品也自然地选用民间的材质和造型来表现:宣武区的孩子用扇子;朝阳区的孩子画风筝;东城区少年宫的孩子把故事画在大小不一的木蛋上;中国儿童中心还搭建了“神话舞台”;行知民工子弟学校想参加的孩子太多,展览场地小,他们干脆画在各类小旗子上,向空间发展;而新疆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