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一出幼儿园大门时,我终于忍不住在孩子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我的谬论是:以后小朋友欺负你,有本事你就揍他,没本事他就揍你,但你不准在我面前哭!儿子被我打愣了,也不哭了,直瞪瞪地看着我。我爱怜地抱起他来,擦去了他脸上的泪水给他讲了一番让正统教育者瞠目结舌的话语,我用调侃的语调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儿子问我什么是犯我?我用通俗话解释:他不打你,你不打他;他若打你,你必打他。一个男孩子,要学会自己扛着不能哭鼻子。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把那两句话咕噜了好几遍,不知他是否记下,但着重强调的是:不准先动手!因为社会不同了,都是一个独生子女,每一个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受欺负几乎都是这样另类的教育。说良心话,在我那一番“教育”出口后,我内心始终不安,我从未接受这样的教育,怎么可以这样“唆使”孩子?好在以后是平安地走过来了,没见儿子为打架的事哭过,也没见老师和别的家长找来。两年之后的有一天,听儿子的姥姥说院里有个老爷爷看到的:说是一个上小学的小男孩,欺负在院里玩的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用小石子打人。有一个小石子打在了一个小一点的男孩头上,大概是打得挺痛,因为见那小男孩眉头紧锁、嘴角直咧,一副痛苦表情。老爷爷本以为这个小男孩会哭的,但是上演的却是另一幕,只见这小男孩追上那大男孩子(大男孩比小男孩约高一头),两个小拳头就像少林拳似的怦怦地打在了大男孩身上,那个大男孩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小男孩却若无其事地走了。老爷爷笑了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挺有趣。直到一天我母亲领着我儿子出来玩,才对上号,也才告诉我母亲,敢情是我那嘎小子做的事。
自儿子上学以后,一步步走来我很放心。毕竟在学校多年的教育、毕竟传统的教育还是占主导地位,现在大了,是非、道理、做人准则等等,都比我懂得多,毋庸我在唠叨。
其实许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另类教育”,只是不愿意说出罢了。
编读编说:这种教育方法对与不对,我也不敢妄下断言,还是作者的话经典:许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另类教育”。我只希望,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教育方法千万要慎重。
温馨提示:想象是人的天性,是飞向成功的翅膀。
100分和想象力
文/马莉(河北威县第一中学)
一日,翻开儿子的作业本,目光一下子被他用“自信”和“开朗”两个词造的句子吸引住了——
小路自信地伸向大路。
冰雪消融,小溪变得更加开朗了。
多么鲜活的句子啊!多么丰富的想象啊!我的赞叹尚未出口,便被他的老师那“不通顺,重造!”的批语打愣了。翻到第二页,我看到了儿子重新造的两个句子——“小强变得更自信了”和“我的同桌性格十分开朗”。看到后面老师给他打的大大的100分,我心里像被塞进了一把草,很不是滋味。
由此我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OPEN”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鸡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她识读了26个字母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
三个月后,法院审判伊迪丝胜诉,因为陪审团的23位成员被这位母亲的辩词所感动了:“在一家公园里我曾见过这么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翅膀的被收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那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剪去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