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不相信眼泪的妈妈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15:53:54 

  那天我接待了两位三岁孩子妈妈的咨询。虽然年龄相同,但两位宝宝的行为与性格却显示出巨大的差距。第一位妈妈的宝宝,是我们的老师向我推荐的,他除了在智能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外,性格与行为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品质与习惯,特别是在与妈妈的配合行为方面做得十分好,如果妈妈要暂时离开,让他独自呆一会时,会告诉他:当表上的时针指向某个数字时,妈妈就回来了。这位宝宝会十分平静地接受,没有丝毫的胆怯与不安,老师注意到这位妈妈的良好教育方法,感觉很值得推广。

  于是我着重向这位妈妈请教她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的方法,妈妈特别谈到对于孩子自律行为的培养。在宝宝七八个月时,这位妈妈已经开始认真地培养孩子按照规则约束自己愿望的良好习惯了。那时如带宝宝去超市,宝宝会拿一些喜欢的玩具抓在手里玩。妈妈允许他在超市里时玩这些玩具。但要离开超市时,妈妈就让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放回去。即使宝宝不愿意,妈妈也坚持,告诉他:只有妈妈交了钱的东西,才能带走,不交钱,就不能把玩具带回家。再大一些,妈妈就要求宝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家里其他人吃,如果亲人不在,也要求他留下来。同时要求宝宝自己按照与妈妈约定好的时间看电视、约定好的时间去玩、或约定好的计划购买宝宝想要的东西等。妈妈坚持并遵守这一约定,即使宝宝忘记了他想买东西的约定,妈妈也会提醒他,并按计划带他去买回来。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于这种约定的方法,很多自己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就建立了。如:说好只看十分钟的电视,到了约定的时间,宝宝就会自动关上电视。即使大人不在跟前,他也一定会这样做。同样的约定方法,妈妈也用在对宝宝行为的要求方面。妈妈不允许的行为,如果提出了要求,妈妈就一定要坚持,不能出现前后要求不一致的做法。由于宝宝已经习惯于相信妈妈的话,因此对于行为方面的要求多数会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但一定会有反抗的情况出现。当宝宝出现情绪激动地反抗,以哭闹来坚持不合理的要求时,这位妈妈并不妥协,既不与宝宝一样情绪化地责骂他,又不以冷落来处罚,而是十分幽默地以宝宝平时最喜欢的点数手指的游戏来强调自己的要求,她一边用单手点数手指,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哭、也、没、有、用,妈、妈、不、相、信、眼、泪。”当宝宝看到妈妈的幽默与她在学自己平时的方法时,往往就破涕为笑,不再闹下去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叙述,我相信每一位妈妈都会钦佩她的睿智并为她的巧妙喝彩吧!这样的妈妈教出来的宝宝,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也就十分必然了。

  但另一位宝宝的情况却是十分鲜明的对照:随时都会以激烈的方式表达强烈的个性愿望。无论外界谁提出约束他的要求,只要不合他的意愿,就坚持不做,并且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认真观察一下妈妈面对宝宝哭闹时的处理方法,或是束手无策地妥协;或是与宝宝一样情绪冲动地责骂,结果可想而知,只能使宝宝的这种情绪与行为方式愈演愈烈,并逐渐形成习惯。

  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让宝宝身边的教育者感觉很头痛。他的配合行为少而反抗行为多,既影响他的性格成长,更影响他的能力发展,因为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会伴随着对他人的观察、领悟与模仿,他的不配合行为严重地阻断了学习过程的这一基础,也就无法达到高效益的学习。因此,相信每一位妈妈都希望像前一位妈妈那样,帮助宝宝建立起良好的性格品质。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位“不相信眼泪的妈妈”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前一位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十分信任的关系:妈妈相信宝宝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只要方法得当,宝宝就能够很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