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所反应。
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它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此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它的孩子伤心哭泣,宝宝可能会走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度过伤心的时刻。
处理方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父母是关键。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宝宝可能会比较缺少同情心。
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孩子会比较有同情心。所以当孩子再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着处罚,试着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
6.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它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日后他也会和其它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利用和同类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处理方法:
不要将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它小玩。给孩子多一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经常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合作。
7.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到了幼儿期,虽然较少有攻击身体的情况,但敌意却增加不少,宝宝会开始有嘲笑他人的行为,特别是3-5岁时,经常会为了抢玩具,而有意图的伤害同伴。
处理方法:
宝宝经常动手打人,或是喜欢用不雅的话语辱骂同伴,怎么办?其实幼儿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自我控制增强而改善,所以不用太过紧张,不过,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不要随便扔一个玩具让宝宝宣泄,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宝宝认为生气时打人是被允许的,
A.不兼容反应技术:
如果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只是为了吸引长辈的注意,该不该制止呢?阻止了怕孩子变本加厉;不理会又怕孩子以为打人是被许可的行为,究竟该如何是好?此时不妨采取不兼容反应技术法,除非孩子有严重的攻击行为出现,否则不应加以干涉;另一方面则对与人分享的幼儿加以奖励。
B.使用暂时隔离法:
用暂时隔离法来对付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也十分有效,做起来也不太困难。当宝宝再次出现攻击行为时,就立即制止他的活动,将孩子“隔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时不可开口说话,旁人也不要与他交谈,约维持5分钟左右,即可收到不错的成效,但要注意。不宜将幼儿关在密闭或黑暗的空间内,以免产生反效果。
C.打造不具攻击性的环境:
这个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供足够的玩具及宽广的活动空间,避免孩子因碰撞或抢夺玩具产生攻击性事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给宝宝具有攻击性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