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性别角色发展行为
幼儿时期的女孩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着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在社会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中,如女性应温柔文静,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使他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很大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两岁的男生,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可能一会回答男孩,过一会又变成女孩。到了4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问一个4岁的女孩,你长大要当男孩还是女孩,她可能会答说男孩。再大些到了5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孩,会觉得“他”是女孩。
处理方法:
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很不容易了,后果会很严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得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孩子真的在言行举止方面有女孩子的倾向,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家长要摒弃重男轻女的观念,给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流做家务,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9.角色取替行为
当孩子踏入幼儿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处理方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专家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孩子:“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多涉猎相关育儿知识,多用关心和鼓励等方式来对待孩子,并予以适当的协助:
1.培养同情心:
要拥有一个社会行为不偏颇的最佳宝宝,可从培养同情心开始,有了同情心之后,宝宝懂得体会他人的心情,也容易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该从何处着手呢?以自身来示范是不错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欺负其它孩子时,可以当场告诉他,这会伤害到他人,是不好的的行为。如果因为觉得丢脸而火速将宝宝带离现场,事后又不向他解释,他反而以为这是被允许的正确做法。
2.以身作责:
另一好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有同情心,经常做善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习到良好的一面。
3.拒绝孩子作电视宝宝
孩子如果看太多电视,电视上一些不良的电视画面会影响宝宝,很容易学到偏差的行为。所以父母应避免两岁以下的宝宝成为电视儿童,否则坏习惯将很难根除。(来源/星星生活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