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怎样过:听孩子心声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15:53:16 

  暑假已过去了两周多,加拿大华裔孩子们的假期过得怎么样呢?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暑假中的大多数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暑期活动,孩子的暑假生活,基本可分为发奋型、自乐型、特长型、玩耍型等。玩,仍然是孩子们在暑假里最期望的,而且他们更愿意和本族裔同伴在一起。对许多孩子来说,这个最基本的愿望很难实现。

  记者日前在列治文、素里和伯纳比等几个华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对20名6年级以上孩子的暑假生活进行了当面或电话的随机交谈和调查。对于“在温哥华的暑假生活是否开心”这个的问题,直接回答“不开心”的有4人,其中3人是小学生,1人是初中生,3人全是在温哥华不足一年的新移民。另有10人表示“还行”或者“马马虎虎”,剩余的6人回答“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原因主要集中为:“没有同学在一起玩”、“一个人呆着很寂寞”、“语言交流困难”、“家长要求太高”等。还有一些孩子竟然告诉记者,父母亲忙着在外面打工,一个人憋在家里实在太闷了,所以不愿意过暑假。

  面对记者“你理想的假期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问题,这些孩子的期望与他们实际经历的暑期生活有很多的不同。孩子们期望的暑假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多接触些社会”、“与同学一起玩”、“父母的要求少一些”、“回中国看看”。其中“多接触社会”有12个孩子提到了,可见华裔孩子渴望尽快能够融入当地生活的迫切性。

  从记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在一部分移民子女中,这个暑期和以往的假期一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新奇。在愿望和现实之间,家长有几多感慨,孩子们有很多无奈。

  发奋型:成才不怕苦读难

  13岁的阿花住在列治文公众市场附近,目前在一所小学上七年级。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上完1个半小时的“数学强化”课,额头上布满汗珠,T恤已被汗水浸湿。可是,她顾不上擦汗,看了看腕子上的表说:“还可以歇3个小时。暑假妈妈给我报了几个研习班,什么物理啦、中文写作啦、法语啦,除了星期五,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妈妈说自己来加拿大不久,要好好趁着暑假恶补一下,这里没有中国抓得紧,只能自己给自己找压力。”在和记者交谈中,阿花的头总是耷拉着,一双大眼睛瞇成了一条缝,显出很困倦。后来记者从她口中得知,这孩子每天早上7点多种起床,就开始按照母亲订下的“淑女成才计划”进行操练,每天的内容从唐诗宋词背诵到仪容走步常识了解,每天的内容比学校里排的还满。正说着,阿花的母亲从另一侧过来了,她告诉记者,先生在国内赚钱养家,她就整天陪着她“操练”。因为还没有拿到驾照,光在公共汽车和走路上的花的时间,每天都在3个小时。不过她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都是被大陆文化革命害苦的一代人,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她执着地说着。

  记者注意到,阿花始终面无表情,她呆呆地看着母亲说话,撇着嘴。过了会儿,她表态说,妈妈付出这么多,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奋才对,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互助会负责人陈雅利认为,在经历了长期的申请排队轮候后踏上加国土地的中国移民们,大多已年过30,曾经拥有的种种梦想或设想在加国冰冷的就业市场面前化为乌有。原先光芒四射的满腹才学和全身技能被语言的弱势大打折扣,人们将以往的宏图大志暂且收取,不得已屈就种种不如人意的职业和工种,在养家糊口,自娱自乐的同时,中年的移民朋友们把饱含期望的目光,不由而同地投向自己年幼的儿女,未酬的壮志看来只能在第二代去实现了。多年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影响,诸如所谓望子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