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女成凤等,在异国他乡的现实世界中令中年的移民朋友体会犹深。而许多原来对西方教育寄予过高期望但又未真正了解其教育理念的家长们,对现实的加国中小学公立教育的过于简单宽松也颇感失望,他们认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上进心不够强,基础知识薄弱,难以应付大学及成人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为弥补种种遗憾和不足,家长们费尽心思,想出种种招术去达成孩子在学业及爱好上的全面、多能、专深与卓异。久而久之,在加国这块土地上,慢慢滋长了与以往英法传统迥然不同的华裔教育文化现象,构成了加国教育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乐型:小鬼当家
14岁的陈焕目前住在温东的一个地库里,父母原来都是大学的教师,现在一个在大统华肉食柜,一个在一家诊所打杂工,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每天父母都叮嘱不能外出,最多在门口晃悠一下,他一般都是靠上网打发日子,现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小陈每天上网达十多个小时,游荡在“飞飞”网络游戏中,偶然间遇上了位自称仅10岁的美女,便组成了团队,共同对付游戏中的怪兽,连连晋级十分过瘾。令记者惊讶的是,他在玩游戏时竟称呼美女搭档为“爱人”。
曾在大陆研究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劳先生提醒家长,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脱网后会出现情绪烦躁、精神疲惫等症状,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一些缺少自律和节制的孩子进入黄色网站,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工作把孩子放在家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玩耍型:游学的快乐
13岁的肖青青在伯纳比一所中学上7年级,与一般的孩子不同,他的暑假将在“快乐计划”中度过。除了参加了两个夏令营之外,他父母还将他带到中国参加一个“暑期文化旅行”活动,该活动涉及历史、地理、考古、调查等内容。他父亲对记者说:“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吧,不然把他带到加拿大来干啥?”
来自上海的18岁王萍同学即将去欧洲的英、法、德、荷、比、卢六国参加“修学游”。与上次所不同的是,此次将住在当地人家,她感到听听各国人讲的不同语言,对自己非常有益。
“利用暑假参加夏令营以及到国外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不错的度假方式。”温哥华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孩子在暑期出去转转,能促进孩子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建议孩子把所见所闻写成随笔或日记,外出旅行还能锻炼孩子应变处世能力。
特长型:十八般武艺都得练
记者在伯纳比一家“音乐学院”的门口,遇见了一个瘦小的女孩。她正和她父亲一起把一台古筝抬上汽车,胳膊上还挂着一把二胡。她告诉记者,她上小学六年级,已经12岁了,每周要来学院学古筝,原来是一周一次,现在放假就增加了一次。“学完了是不是可以玩了?”记者问。小女孩摇了摇头说,她妈还给她报了二胡、绘画和围棋等课程,最近又增加了书法,在唐人街学,离家比较远。对于理想中的暑假生活是什么样的问题,小女孩停了片刻才回答:“现在都忙不过来啊,花这么多钱学这些东西,好多都是父母作的主,我希望能和同学多玩玩就好了。”
带小女孩的阿姨告诉记者,孩子每天像赶场似的,奔波于各个特长班间,常常是一个班刚上完紧接着又是一个班,根本顾不上休息,周末也不例外。
家长利用暑假让孩子多学些特长,是有一定功利性的,往往是作为升学的筹码,很容易出现盲目随大溜的情况,而实际上,美国合加拿大一般学校在录取时往往是考虑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孩子某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