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cho 几乎每一次我大声喝他或打他屁股的时间都在睡前。说完故事看完闪卡唱完儿歌,我已累得像条死鱼,阿为还在跑来跑去快乐的呼啸,或拿着书摇醒已睡着的我叫:“妈妈!起来!读书!”这时被吵醒的我会大喝一声:几点了,还不睡觉?什么时间了,还读什么书?…… 有位读者说很羡慕阿为有我这样的母亲,能在不打不骂中教养孩子。看了读者的电邮,我心生惭愧。 是的,我最恨看到有人用狂打或大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我坚信用沟通的方式会比践踏孩子自尊心的方法来得好,我希望阿为能在不打不骂,以理解和沟通的方式,让他长成一个温暖体贴,有同理心的孩子。 然而,事与愿违,虽不断提醒自己不打骂孩子,却也有火大的时候,曾出手打过阿为,也曾大声呼喝他。虽然算来次数极少,约一两个月出手或出声一次,却也不可说我成功的执行这“不打不骂”的原则。 也许阿为会奇怪,一整天下来都亲切可人,说话轻声细语的妈妈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可怕?在这个时候在后房工作的阿洛先生就杀到,陪阿为念书、听歌、打滚。那天与阿洛先生闲聊,他说我怎么到睡前就这么凶? “先生,我比你早起,顾了一天的小孩,”我没好气的说:“到睡觉时间已累得像条死鱼了,那家伙还不肯睡……。” “我也工作了一整天呀!”阿洛先生不甘示弱:“可是你若要我晚上陪小孩玩上两三个小时,我也做得到。” 老实说,若我外出工作,我想我也做得到这一点——问题在我从早上就开始对着这小魔怪了……陪他看VCD、看十多本书、散步、念诗歌给他听……好啦,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也累了,还要陪他看书,念诗歌、玩玩具? 这个时候,我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阿洛先生还是不能了解我的处境,认为我找借口。 我告诉他一个小故事。 有个飞机搭客一上机就遇到一个没有笑容的空姐,他很不高兴,把空姐叫到眼前来,问她:“为什么你不会笑的呢?” 空姐回答,“你以为笑很容易的呀?” “当然。”搭客说。空姐就说:“那么你笑给我看。” 搭客就展开笑态笑给空姐看。 空姐道:“请你维持这样的笑容8小时。” 看出这个小故事给的启示呀? 顾小孩是件愉快的事,陪他唱歌、念书、玩乐、散步也是快乐的事,可是若在醒着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我想每个全职妈妈都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在这样的时刻,最重要的就得靠身边的人来支撑了;在这种时刻,下班回来的丈夫就应做好自己的角色了;在这种时刻,家族里的亲人应该理解且愿意帮一帮这累了一天的妈妈。 有人听到我的理论,又说了:以前的人同一时间带5个小孩,也没听他们喊累,你带一个怎么就累了呢? 这我也想了很久,发现应是两代人看顾孩子的方法不同吧。 上一代的孩子自己找乐子,这一代关心孩子的脑袋如何开发;上一代把孩子关在一个范围,这一代不限孩子的行动;上一代到了该睡的时间倒下就睡,我们还要陪孩子读故事书…… 总之,像我这么累的带孩子方式,用上较多的心力,还好阿洛先生也爱跟孩子闹,不介意在睡前与孩子玩。 要不然阿为一定很可怜,我“不打不骂”的教条也可能会让自己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