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才能手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10:35:50 


  贝贝已经7个月了。这几天以来,他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把印着小熊图案的小勺。他坐在床上饶有兴趣地摆弄着小勺,一会儿敲敲打打,一会儿又扬起小手用力将小勺扔到床下。妈妈从厨房走出来,将地上的小勺拣起放到贝贝手里。不到一分钟,小勺又被他扔到地上,就这样再拣再扔,贝贝被这种游戏逗得哈哈大笑……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个说法得到了教育家的肯定。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十分重视手的作用,并且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手脑相长歌”以唤起对儿童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 

  从几个月开始宝宝喜欢玩东西。他常会用不同的方法丢、扔、猛打来加以试验,并且对其结果感兴趣。父母常常会觉得这是宝宝的淘气行为。事实上这是宝宝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索的独特方式。上例中的贝贝林床上把小勺扔掉,是在倾听勺子落地的声音,观察勺子落地的情况,探索自己小手动作的功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他们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也在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一个2岁的宝宝看见皮球滚到床下,他会趴在地上用手去够,这边够不着,就跑到床的另一侧,但是他的小手还是拿不到皮球,他会找来一根棍子去够皮球。宝宝的智慧就在动手的过程中增长了。因此父母应该坚定地支持孩子的操作欲望,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展智慧,也收获快乐。 

  支持策略一  让孩子在安全的自由探索 

  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能力增台了,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会让他着迷:门把手、打火机、线绳、电话机、小碗小勺都成为宝宝动手摆弄的对象。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做游戏:洗澡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等等。父母常常担心好动淘气的宝宝出现危险,发生意外,于是时时刻刻都跟在宝宝身边,对宝宝说不许动这儿,不许动那儿。大人感慨孩子越来越难带,而孩子则因为大人的限制而玩得不开心,大人焦虑的态度更容易感染孩子,让孩子变得畏缩,孩子的操作兴趣也就慢慢消磨掉了。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赞赏宝宝的好奇心,鼓励他的探索操作活动。当孩子的探索还是要以安全为前提。因此,父母花些时间和精力,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他就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家里探索了。 

  1、不要提供小得可以吞食的玩具,玩具上的细小附件也要牢固,不易脱落。 

  2、玩具材料要定期消毒,保持干净卫生,以免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危害。 

  3、将锋利的器具收好。 

  4、不要在桌子上放滚烫的开水杯或汤锅,将桌布收起来,以免孩子因拉拽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空塑料袋也要收好,防止孩子将袋子套在头上而造成意外等。 

  6、将药品或者洗发液等物品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 

  支持策略二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趣的操作活动 

  对宝宝来说,生活中到处有可以玩,可以动手摆弄的操作材料。如家里洗水的空瓶、牙膏盒、旧挂历、空纸箱、包装纸、卫生纸的芯,厨房里的锅碗飘盆都让宝宝觉得新奇无比。父母稍加利用,就可以变成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以下活动供你参考。 

  活动1:玩纸(适合6-12个月的宝宝) 

  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彩色的纸、白纸、包装纸、报纸或者糖纸等,让宝宝自由地抓纸、揉纸、撕纸、捏纸团、扔纸等。 

  说明:这项活动可以训练孩子手的精细动

  • 亲子互动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