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了的“感统失调”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5月05日 10:10:20 

  “感统失调”这个词,相信妈妈们并不陌生。在“静观育儿”微信后台,就有两位妈妈,万分忧虑地把自己孩子的“感统失调”测评报告发给我,请我帮忙确认。

被妖魔化了的“感统失调”

  很大一部分剖宫产的妈妈,尤其担心孩子会不会“感统失调”。一旦孩子出现学习能力差、平衡感和运动不协调,甚至是孩子有比较多的暴力行为时,妈妈们就很容易把孩子往“感统失调”这方面去想。

  这使得“感统失调”这个词有些妖魔化的味道了。提起它,妈妈们就心悸,感觉似乎有些严重,又搞不明白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今天就想跟妈妈们说说“感统失调”的那点事儿,希望帮父母们对“感统失调”和“感统训练”有更多了解。

  什么叫“感统”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什么叫“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整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再简单点说,“感统失调”就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简言之,“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超过12岁就容易定型,不易改变。

  容易造成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

  1.孕期

  (1)先兆流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造成孩子发育迟缓;

  (2)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造成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早产;

  (3)怀孕期间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大量饮酒,饮浓茶、咖啡,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4)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2.喂养

  (1)母亲看护不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2)孩子出生后家长拥抱少,孩子静坐比较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4)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3.教育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造成儿童心理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

  (2)过早地进行认知教育,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人为切断孩子身心的有效统合、联结;

  (3)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不注重个性培养,素质教育;

  (4)电视、游戏机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动过少;

  (5)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孩子听得少、说的少,孩子的坚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差;

  (6)物质上过于宽松精神上有些苛刻,对孩子的情感爱抚不够,使孩子肌肤饥渴。

  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漏题等。

  3.触觉过分敏感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4.听觉感不良

  • 感统失调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