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 六成父母是“高知”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11月16日 10:36:48 

  ●多动症、抽动症,儿童行为“怪”病日渐增多

孤独症患儿 六成父母是“高知”

  ●早期发现儿童孤独症要留意三大核心症状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不少家长都忙着给孩子准备节日礼物,可王女士却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昨天,王女士又接到了儿子老师的“投诉”电话。“这个学期已经是第五次了!老师说他上课老是集中不了精神,不是和同学说话,就是走神,课堂小动作很多……”不仅如此,王女士儿子的成绩一塌糊涂,脾气也不好,和同学关系很差。老师批评他,他还爱“驳嘴”。老师拿这个“顽皮”学生没有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把家长请来学校……

  王女士的遭遇也许能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然而,大家在责备孩子“顽皮”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顽皮”有可能是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生儿科和儿科疾病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一些儿童精神、心理和行为发育方面的疾病却日渐浮出水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专家告诉记者,很多“顽劣”的孩子可能正在被多动症、抽动症或者孤独症困扰,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儿童亿元神经康复科总会迎来一个就诊的高潮。

  多动症、抽动症 城市儿童发病增多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采访。候诊人群中,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不断发出像狗叫的声音,每隔两三秒钟就怪叫一声,引得候诊大厅的人纷纷侧目。“这个女孩的问题和王女士的儿子一样,都不是调皮,她其实得了抽动症。”

  专家告诉记者,抽动症、多动症(包括感觉统合失调)、孤独症等都属于慢性精神病的范畴。随着生活环境变化和社会变革加剧,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发病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在城市儿童中更为明显。梁惠慈说,具体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很难准确得知,但从一个侧面可得知这类疾病的患者数量在增长——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门诊于1990年成立,当时门诊只有一个主任看诊,但到现在每天有6个主任“坐镇”,而且还应接不暇。特别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前来看抽动症、多动症患儿更是络绎不绝,日门诊数量超过100人。就抽动症而言,该康复门诊每月5000多人次的就诊者中,约有400~500人次是抽动症的小孩。

  梁惠慈表示,发病增长与城市儿童承受的压力加剧、家长重视和诊断标准明晰有关。

  孤独症 根源或与基因缺失有关

  冬冬今年快3岁了,可是还不怎么会说话,别人逗他,他总是把脸撇过去。最近,冬冬似乎对家里的门锁特别感兴趣,一天到晚就挨在门边把玩着门锁。

  “冬冬这样的表现其实早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因为这个孩子很可能有孤独症。”据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崔其亮介绍,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据统计,孤独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150,广东约有16万不同程度的孤独症患儿。

  值得注意的是,有数据统计显示,近六成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是学士以上的高学历或高收入人士。专家认为,高知父母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生育时间晚,而孩子出生后,也往往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照顾,因而孩子患孤独症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不过,近年来关于孤独症的成因也有了更新的说法。崔其亮告诉记者:“过去曾经认为,孤独症的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孩子有异常

  家长早发现

  多动症: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2.容易兴奋和冲动。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4.做事常有始无终。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抽动症:面部肌肉抽动,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舔嘴唇、缩鼻、皱鼻、做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例如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

  上肢抽动,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例如抖腿、踢腿、踮脚、跺脚、伸膝、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唾沫,长出气,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

  • 感统失调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