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听一些朋友谈论过老人带孩子的种种弊端,但当时的形势似乎不容我做出别的选择。孩子诞生后果然得到精心的呵护,由于我是新手,在带孩子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所以看见健康、聪明的宝宝我似乎也找不出老人带孩子有什么不好。
发现问题是在孩子刚过一岁生日后不久,刚进入五月天便热得出奇,人们早早地穿上了短袖。一天下午我提前下班,婆婆正抱着宝宝在楼下,只见孩子满脸通红、无精打采地趴在大人的肩膀上,奶奶说“孩子好象发烧了”。一阵忙活,大夫却一句“轻微中暑,以后给孩子少穿点”把我们打发了,这才发现孩子身上除了两件长袖外竟然还套着一件背心。
孩子一岁6个月的时候我中午就可以回家了,这时我又发现孩子不像以前听话,也不那么活泼了。以到超市买东西为例,在孩子刚刚懂得超市里有她想要的“好吃”的时候,我为了让她知道这些东西是要用钱买的,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的,便刻意地带她进去不买东西就出来,当碰到孩子想要而家里有的东西时,我便告诉她家里有不能买了,宝宝每次都很听话,从来没有因为这事哭闹过。而老人则不然,出去遛弯必进超市,只要孩子想要的他们便二话不说地买回来。为了这事我提出了意见,可爷爷却说:“又没几个钱,孩子想要就给她买呗”。
最让人苦恼的是现在宝宝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扯开嗓门大哭,我刚一批评,明明是她的错误,爷爷奶奶却赶快把勤她抱开,一边当着孩子的面说:“你不在我们好好的,你一回来就训她,小孩子能犯多大的错,她要什么你就给她什么吗。”渐渐地宝宝学会“看人下菜”了,在我这里得不到满足,她便会去找爷爷奶奶,而这一招屡屡奏效。
树珍(编辑)
女儿牵牵说来也怪可怜的,每天除了看妈妈的面孔,就是看着保姆的面孔。当妈妈的我生怕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于是毅然掏了一千多元,为孩子报名上了一家亲子园,好让牵牵和其他小朋友有个接触机会。可这下,姥姥奶奶不乐意了,由此也引发了一场两代人教育观念不同的家庭大讨论。“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一个人玩儿大的,也没见有什么孤僻的毛病”,“这么小的孩子在那里能学到什么?将来上学花费多大,现在不为孩子攒钱,只知道乱花钱”,这是姥姥奶奶的“控词”。
李治邦(退休干部)
我们的孙女三岁多了,从她妈的产假一过便投入奶奶的怀抱。儿媳当小学教师,很要强,读完成人大专又读本科,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一天忙的找不见北,儿子在政府机关工作,由于竞争激烈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为了各自的事业都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和精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从我们家的情况看我认为隔代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的最佳模式。老伴是中学退休教师,我原先是科技管理干部,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一代,又各有一技之长,这样的条件上哪去找,今日不用更待何时?开始儿子儿媳还担心我们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教育不好孙女,其实完全是杞人忧天!我们不是自命不凡,教育孩子他们不如我们,我们虽然老了但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没有年轻人开拓进取的勇气,但如何做人的常识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项,我们还有年轻人不具备的育儿经验,因此担当隔代教育重任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完全胜任。但是我们并不以此满足。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还先后购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十几本参考书。在我们的潜心培养教育下,孙女虽然称不上同龄儿中的佼佼者,但已能认识200多个汉字,会背100余首唐诗。《三字经》经提示也能背诵下来,还会有声有色讲十几个故事。我们在注重开发智力的同时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