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谁拥有了自信,他就成功了一半。而幼儿期正是个性品质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提高幼儿的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意义。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勇敢自信的品质
我们在户外运动中,除了让幼儿自由玩耍器械外,教师还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有助于锻炼幼儿勇敢品质的体育游戏。比如在平衡区里,我们借助一架竹梯、一个木偶娃娃、教室户外高起的平台进行了一个“拯救伤员”的体育游戏:请幼儿在爬上楼梯,然后救下上面“受伤的宝宝”,然后运回安全地带。在提高幼儿平衡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使幼儿的胆量和气魄得到了充分地锻炼,还加强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毕竟传统的竹梯架在平台上还是有高度的,对于中班的幼儿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的。
二、在生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表现自我
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努力寻求幼儿的兴趣所在,设计适合幼儿的生活活动。在“今天我来播新闻”的活动中,孩子通过观看新闻,看到了许多英雄的人物,看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格。通过活动使他们对坚强的意志奠定了感性的认识,使他们心灵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他们要向生活中的英雄学习,孩子会有勇气、有信心了。在说说五星红旗的由来的活动中,孩子们为了了解叔叔的故事,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英雄事迹,有的从报纸上剪辑、有的收集到了碟片、有的通过网络,在寻找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自己,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本身也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树立起了继续研究探索的信心。
三、在区域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平日除学习活动以外的时候。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站在一个支持者的角度,帮助幼儿解决探索活动中的小问题,或者是说几句鼓励的话、暗示性的话语,给予幼儿充分的赏识和肯定,都会激励幼儿,使之产生信心,去克服难题。
四、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
我们十分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兴趣,这些我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还常通过幼儿的语言来获得信息。因此,我们希望孩子大胆的表达,勇敢自信的进行表征。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提问,敢于问为什么?在这种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中,孩子的自信一定稳步提高。在活动“新年礼物”中,当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鼓励他们互相商量探讨,以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当有些孩子因为不能十分肯定自己的想法时,通过讨论,让他在同伴的肯定鼓励下,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在不断的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是孩子的信心将更足。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我们可以通过幼儿一日的整个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不断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不断地增强自信心,树立勇敢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