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2-3岁快速成长阶段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13日 10:36:09 


  和儿子一起看月亮。儿子比喻月亮象个“大火球”,大人要不要给纠正?这事颇让我踌躇。当时听任直觉行事,以为应该纠正。现在想来,全然不妥。

  儿子眼中自有他奇异的世界,一切的观察全是由自己做出,大人为何就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以为孩子就错误呢?这不明显是拿大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吗?这不明显地忽视了孩子与大人的界限了吗?

  这里,还是要提一提那个经典的故事:国外的一个幼儿园的孩子给老师用彩笔涂了一个绿色的太阳;老师当即给予了表扬,中国的父母当然不能理解。那位老师讲,也许那是孩子心里的太阳。

  也许这是激发孩子积极的思考,自主地按自己的想法来探究这个世界?进而肯定他的怀疑精神,呵呵,毕竟,怀疑是人进步的开始。

  我想,没有什么比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更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理解孩子更重要的了。

  以后,只要孩子敢于怀疑,敢于说出内心里真实的想法,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加以鼓励和支持,这是我目前的一个认识。

  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能让我们思考许多东西;今天我再打印《一个台湾学校校长的演讲》强调一下,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象《朱子治家格言》、《论语》等,都是古文精典,须加以认真研读,变幻多种形式让孩子接受。

  另外,一些观念的更新也是极为重要的,要积极吸取人类进行的思想加以补充,比方说,对动物的分“益虫”、“害虫”就完全是站在人类立场上的一厢情愿,实在不利于培养孩子人类与其它物种的平等意识。

  昨天看到一则小短文,大意是说梁羽生慨叹辉煌的武侠时代已成为过去,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古文底子太差,“没有历史背景作为依托,就跟科幻小说差不多。”不学古文,就无法吸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无法让他很好地继续传统的中国精神,这一点提醒了我们从小就应该给他打下坚实的古文底子。

  以上诸方面,有些需要大人身体力行的,在日常行为中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是需要强加说教,需要加以着意引导。。

  “从小看到,三岁至老”,我向来相信中国古语的经验性。二到三岁时期,正是一个孩子为一生奠定基础的时期,要利用各种信息来刺激他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所以,应该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观念,将这一时期的育子工作做到前面。

  儿子进入二岁这个阶段,从种种迹象表明,各方面好似迈上了一个台阶。不管是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交往方面,还是对语言的兴趣还有表达,身体也墩墩实实地,昨天抱起来掂了掂,好家伙,比原来又重了不少;性情也越发活泼可爱,不由不让人欣喜不已。这是我们二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果,哈哈,春天耕种,秋天收获;今日多努力,明日不蹉跎。所以,我们还要加把劲,将这一已经打好的基础性工作,再推向一个高潮,争取更大进步!

  我想,这也许向我们在预示着什么,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是否会错过某种关键期?

  一些传统的对孩子认识存在着的误区,有些已经被我们的实践的打破,有些还需要在实践在加以印证。但无论怎样,摆在专家与普通父母面前的课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起点并无太大的差别,就看谁用的功夫多一些,就看谁思考的深入一些了。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