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教”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9月06日 16:34:28 

  古代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强调培养儿童正直品性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回顾中国
古代的启蒙教育,我们可以如数家珍地列出一连串优秀的儿童读本:《礼记》中有《曲礼》、《少仪》、《内则》,《大戴礼记》中有《保傅》和《曾子事父母》,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颜氏家训》、《童蒙须知》等等,至今不乏现实意义。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从事教育50载,对儿童启蒙教育尤有建树。朱熹认为,国家能否昌盛强大关键在于是否有栋梁之才,而栋梁之才源于对儿童的良好教育,儿童思想单纯、未受社会污染,只要引导得法,就有望培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因此提出“童蒙养正”的理念,这种理念今天看来也是值得肯定的。近年来在海内外中小学中方兴未艾的“读经热”,业已证明对提升下一代的德育、智育不无裨益。

  “诗教”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启蒙教育形式。《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春秋时期文学方面的重要见解之一,全面概括了诗歌的社会作用和审美效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系统的诗歌教育理论,奠定了古代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歌教育都十分强调思想教育功能。传统的“诗教”教材包括儒家典籍《诗经》,和各种韵文识字读物以及《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训蒙诗》、《小学诗礼》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很受儿童的欢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黄庭坚、宋之问、欧阳修、苏轼等名家诗篇都是古代“诗教”的好范文。

  古代的作家诗人们不仅关注儿童成长、亲身实践“诗教”的责任,还写出许多童趣盎然的儿童诗,成为中华文学大观园中的奇葩。诗圣杜甫有一首《江村》,将自己小儿子敲针作钩的天真童稚活鲜鲜地描写出来,其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诗人胡令能的童趣诗《小儿垂钓》,也写得绘声绘色充满童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熟知鱼儿喜欢阴湿水域的特点,又怕响声惊动鱼群,便选择人迹罕至、阳光难照的草丛作钓位,不拘形迹专心致志钓鱼。“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更是脍炙人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以一个七龄童的眼光观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寥寥18字,活龙活现绘就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堪称儿童诗中的极品,流芳千古,深得儿童和成人的青睐。

  宋人雷震有《村晚》一首曰“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将夕阳下一个返家牧童的声影写得多么清丽洒脱。请看另一位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怀亲的情感,引发了诗人对自己童年的联想,那是何等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时光啊,令读者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而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南见到的春日景象和放学的儿童放风筝之情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的礼赞、对儿童的羡慕,而对儿童的羡慕正是对未来、对希望的祈祷与祝愿,读这样的诗歌,谁都会心旷神怡。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